微课植入,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蒙金彩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现代化已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蒙金彩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民族实验学校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5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现代化已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信息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先行者,它在学科教学中被广泛使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熟练操作现代教学设备、制作教学课件的能力,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微课刚好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产物,它能够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它的特点是时间不长,但能很好地突破学生的思维,能把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动态化,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给课堂教学带来生命活力。下面以数学教学为,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植入微课,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微课  数学  素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微课和核心素养是新课改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其中,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而微课能够辅助新课程的改革。用微课方式进行数学教学,不仅符合学生个性化的要求,还能够满足数学能力的需求,同时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知识的迁移,对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进行培养:还需要重视知识内化,对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进行培养。
一、在数学教学中植入微课,
        数学是集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于一身,具有抽象化、生活化的一门学科。数学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怎样突破数学的抽象性,让学生的思维跨越这道鸿沟是教学中的关键。因此,在抽象性较强的数学概念教学中,如果按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尽管老师使尽招数,还是有很多学生难以突破这一障碍。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植入微课,就能很好地化解这一难题。因为微课能把这一教学难点变得更为形象、有趣、直观,让学生一目了然,轻轻松松就越过思维这一难关。所以,在教学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时,适时植入微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如在教学五年数学分数的意义时,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的意义时,为了能突破其难.点,课堂上搬来了许多教具,逐一进行讲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结果还有许多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产生疑问,教师既费力,教学效果又一般。如果教师在讲解这个意义时植入微课,它就能够直观、形象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在简短时间内清晰地完成对分数的理解。这样,学生不仅解决了学习上的难题,而且增加了对学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完成思维上的一-次飞跃,从而大大地提升了自身的数学素养。


二、在数学教学中植入微课,将静态变为动态
        在小学阶段数学课程中,编排有相当一部分的几何图形。其中,一些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的教学给老师带来一点麻烦,也给学生对这些公式的生成过程的理解造成不小的困惑。因此,教师在教学这些知识时常常花费很多心思、精力:分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等方法。力求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容易理解、掌握,但是对一些须具备空间想象能力的图形知识,学生往往有些欠缺,特别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更难突破思维的难关,因为这些静态 的东西,没有- -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办不到的。如果在教学这些知识时,植入一个微课,把知识的生成过程完全动态化,把其中的切开、移动、旋转、拼接全部动态化,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到生成的全过程,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愉悦的数学课堂中学到知识,容易迈过空间思维这一屏障,使自身的数学素养快速提升。例如,在进行六年数学圆柱体积的教学,教师在讲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时,从把圆柱底面进行许多等分,到把圆柱切开,再到把切开的圆柱拼接起来,成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然后再从已学过的长方体体积计算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这一繁琐复杂的过程对中下层生来说确实难以完全理解。如果在讲这部分内容时,植入一个动态化的微课,将从切开到拼成近似的长方体这一过程动态、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并且通过移动比较理解长方体的长、宽与圆柱的哪些因素有关,高是否有变化?如此,学生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能清晰地理解,既感兴趣、又轻松掌握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提升了数学素养。
三、在数学教学中植入微课,将生活移进课堂
        数学源于生活,也为生活服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在教科书中教授数学知识,还应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因此,在进行数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时,有必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真实感,并认为数学知识充满生命力。知识,并认为生活中的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数学的无限魅力,让我觉得生活是一间数学的大教室。如果教师在接触生活现实时仅举一例生活实例,学生会感到无聊,学习情绪不良,并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如果您此时插入一个微型类,它将有所不同。它可以显示课堂中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有一种临场感,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并轻松学习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合理植入微课,以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教授对圈子的理解时,老师在课堂上说生活中某个地方存在一个圈子。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会觉得很有趣,相反,他们会发现它太单调了。如果教师此时开设微型班级,以在学生面前展示生活中各种美丽的图案,效果将有所不同。学生将变得聪明,有兴趣,思维将得到提升。教学效果肯定会很好。数学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总结:
        微课植入数学课堂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更方便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植入微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发展了智力,提升了自身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本俊.以微课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6 (11):46 - 46.
[2]赵晖.微课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辅助[J].教育,2016( 10) :0060 -000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