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朝亮
云南省永仁县第一中学 云南省楚雄州 651400
摘要:阅读理解能力是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把CCQ这一理念运用到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CCQ 英语阅读理解 教学
1.引言
如何上好英语课,提高课堂效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技能,让学生对英语感兴趣是每一个是每一个英语老师都要无法回避,必须关注而且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201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特别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笔者最近几年都在实践将CCQ这一教学理念运用到阅读理解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什么是CCQ呢?在英语课堂上,如何运用CCQ呢?CCQ是Concept Checking Question的缩写,意思是概念检查问题,即教师为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新授知识的含义所提出的问题。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经常性用这种方法来调控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比如,教师手里那着一本书,对学生进行提问:“Is this a pen in my hand?” 如果学生回答:“Yes,it is.”则表明学生没有听懂老师的问题;如果学生回答为:“No,it isn’t.”则表明学生听懂了或是明白老师表达的意思。再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指着一幅狗的图画向学生提问:“Is it a cat? ”如果学生回答:“Yes,it is.”则表明学生没有听懂老师的提问,或是没有专心听讲;如果学生回答:“No,it isn’t.”则表明学生听明白了或是思路正跟着老师转。此类简单的,可以即兴使用的,所问非所指的一般疑问句即为CCQ。CCQ可调控课堂氛围,可提醒学生专心听讲;可单独提问个别学生,也可提问所有学生;可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检测教师的授课效果。它简单易学易用,既方便,又有实际效果。
2.如何在阅读理解教学中运用CCQ
学生对阅读理解常常又喜欢又害怕,喜欢的是阅读理解在考试或者测验中通常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做对了考试就拿高分;害怕的是阅读材料中有太多生词,精神紧张,无法集中精神看下去。(朱晓燕,2011)如果有一种方法能帮助学生在阅读理解时,解决生词太多的问题,学生肯定会很乐于接受。这样的方法无疑是好方法,学生定会趋之如骛。运用CCQ的理念来解决阅读理解遇到的困难的方法,就是一种这样的好方法。
一个CCQ是一个提问的句子啊,似乎和阅读理解没有什么关系啊,它是怎么和阅读理解联系到一起的呢?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发现,在阅读理解中,多数需要完成的题目,不管是判断正误还是选择题,几乎在原文中都有一个或几个与之有特殊关系的句子。这个句子或是这些句子与需要完成的题目,要么几乎意思相同,要么与之相反,肯定与否定互换,或是张冠李戴,或是数量有所出入,或是时态不一致,或是指代不明,或是单复数混淆。所以,要完成一道阅读理解题目,似乎就是回答了一个CCQ或是几个CCQ,问题就迎刃而解。
在做阅读理解时可先去看需要完成的题目,把题目当作CCQ,带着目标任务去读原文,在文中找目的句子,有的放矢。这样,同时也使用了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具有特定的目标,恰当的内容,特定的情景和程序,用意义为中心的目标语完成特定任务项目的过程就是任务型教学法。(章兼中,2016)带着任务在原文中寻找目标,找到了,两者相比较,很快就有答案了。有时候在阅读中找到的句子中可能会有生词,有难度,不好理解,把它和题目逐步对比,即便有不认识的词,也能选择判断。如果大脑中没有CCQ这样的概念,学生可能不知道把题目当作需要回答的问题,阅读时理解难度大,做题时就会漫无目的,效果必定不佳。有了CCQ,教师在教学中反复强调把题目当成CCQ,直至在学生大脑中有记忆,形成条件反射,一旦需要做阅读理解,就会想起CCQ,自动生成目标。学生心中有目标,阅读时,难度自然会减低,有利于增强自信,效果自然不同。这样,CCQ就被引入到阅读理解教学中了。
笔者将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1 He Lost His Arm But Is Still Climbing 这篇短文的2c 这一部分为例说明如何在阅读理解教学中运用CCQ。这一部分共有5题需要学生判断正误。为了避免重复累赘,笔者选取其中的第一第二第四题做例子。
1. Aron almost lost his life three times because of climbing accidents. 2.Aron had a serious accident in April 2003.4.Aron wrote his book before his serious accident.
在教学活动中,提醒学生把每一个题目当作一个CCQ,带着目标去原文中寻找答案。可在原文第一段中找到这样的句子There were many times when Aron almost lost his life because of accident. 把这个句子和第一题进行对比,可发现原文中的是many times,而题目中的是three times ,数字对不上,故第一题判定为错误。可在原文第一段中找到这样的句子On April 26,2003,he found himself in a very dangerous situation when climbing in Utah.把这个句子和第二题进行对比,可发现虽然时间状语的位置不尽相同,可这两个句子的意思并无多大差别,故第二题判定为正确。可在原文第三段中找到这样的句子After losing his arm, he wrote a book called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把这个句子和第四题进行对比,可发现原文中用的是after,而题目中的是before,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故第四题判定为错误。每一题都是一个CCQ,都有一点或几点需要特别留心的地方。这些地方理解清楚了,整个句子甚至整篇短文理解就不会出偏差了。
3.结语
阅读理解在英语测试中占比很高,得阅读者得天下。运用CCQ的理念方法能解决大部分阅读理解的题目,效果很好。但,它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同仁们孜孜不倦地追求。
参考文献:
[1]朱晓燕.《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M]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余朝亮(1983年7月— )男,汉,云南永仁人,云南省永仁县第一中学,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