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顺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小学校6101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的。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课堂中的落实情况并不乐观,其中存在着各个方面的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要进一步地完善立德树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实践措施。文章对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塑造进行简单分析,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希望能够为教育同仁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
前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道德与法治课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课程。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教师应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打造小学特色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立德树理念下的人文性、智慧性、生成性、诗意性、灵动性课堂,以实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突出课堂人文性
道德与法治课堂应当具有人文故事、 富有人文底蕴,闪耀人文思想、充满人文关怀【1】。道德与法治课需要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该课程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思想道德教育课,单靠纯粹说教,课堂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在此种情况下,小学教师应采用富有人文底蕴、 闪耀人文思想、充满人文关怀的人文故事,依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教学方式,来向学生讲授课程内容。
例如,在学习小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我们的节假日”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领袖毛泽东“三起三落”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毛泽东早期的革命事迹,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的不易,学习毛泽东不畏艰难的高贵品质。另外,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老照片,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国家的发展变化。在展示图片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道德与法治课堂就充满了人文故事与人文底蕴。
二、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突出课堂智慧性
道德与法治课堂应当是富有教育智慧、科学思想和人生启迪的课堂。为了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充分体现思想性和教育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教育的智慧和思想的光芒,真正给学生带来人生启迪、价值引领和人文熏陶,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例如,在学习小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多样的交通和通信”一节内容时为了使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交通出行方式,充分感受到现代交通工具的便利性,认识到各种交通工具的优劣,并能够根据出行需求选用合适的交通工具。在学生对各种交通工具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小明居住在平原地区,他若是想要在假期到沿岸地区看望朋友,他需要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题目中给出了一些关键提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关键信息自主思考、分析问题,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生也能够在具有启发性的智慧课堂中,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
三、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突出课堂生成性
道德与法治课堂应当是追求学生生命成长的动态生成课堂。生成课堂可以是自然生成,也可以是智慧生成,还可以是灵动生成【2】。教师在打造生成课堂时,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课程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
例如,在学习小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安全护我成长”一节内容时,为了学生意识到生命的珍贵性,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并能够理解孕育生命的艰苦。在备课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轻视生命的案例,将之综合整理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同时,教师也要准备一些爱护生命的案例,组织学生对两者进行对比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对“生命”会有全新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在遇到挫折时,也会积极应对,迎难而上。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把新闻时事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凸显了课堂的生成性,使课堂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四、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突出课堂诗意性
马卡连柯曾说:“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道德与法治课堂应当是涌动诗的灵性、洋溢诗的浪漫、弥漫诗的芳香、充满诗意诗性的课堂【3】。课堂需要诗意灌溉,教师需要诗意涵养,学生需要诗意熏陶。所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应杜绝平庸、肤浅或简单化的理论传输,追求高品质的教学,运用巧妙的设计来构建诗意性的课堂。
例如,在学习小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绿色小卫士”一节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明晓水的重要性,体会到没水的不便,并对当前的水资源应用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绘制“节约用水”的宣传画,要求学生利用文字、图画、音乐等方式对其进行润色,呵护学生的诗意性。在学生绘制完毕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所有的作品进行评选,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与奖励。营造诗意的教学氛围,挖掘教材中的诗意性内容,将学生带入到诗意性的学习环境中。只有这样,道德与法治课的价值才会因诗意而得以彰显,学生的成长才会因诗意的熏陶而展现生命的亮色。
五、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突出课堂灵动性
道德与法治课堂应当是充满思想哲理和智慧火花、充满精神活力和思维灵动的课堂,灵动不仅仅是道德与法治课的境界,更应该是该课程的品质保障。综合化、民主化、活动化、生命化的灵动课堂,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灌注了灵魂与灵气,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会有大幅度提升,他们的品德素养也会得到更好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小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绿色小卫士”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周边环境,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运用对比学习和案例分析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就班级卫生来讲,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第一,卫生的保持性较差,打扫干净的卫生,在早读过后就遭到了破坏。第二,学生保持干净卫生环境的意识不强,有部分学生有随地丢垃圾的习惯。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班内学生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并鼓励学生担任监督检查的角色。这样的教学安排,能够实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与塑造,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结语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价值与观念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发展需要作为教学的中心,积极探索新颖、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意调整教学设计,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关怀,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伍仁容.立德树人以法育心——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建议[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20,000(001):186.
【2】张梦琦.“立德树人”理念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J].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2020(1):6-6.
【3】杨帆.立德树人视域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辽宁教育,202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