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武顺美
[导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武顺美
        湖北省保康县寺坪镇中心学校  
        摘要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根据学生特点,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为中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   有效性
        随着课堂改革与创新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师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广大教师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根据学生特点,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为中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因此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力求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最苦恼的事情,苦于没有素材,没有方法,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但如果老师在教学作文时能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写作技法,这样学生不仅学的轻松愉悦,还轻而易举的掌握了方法。如某老师在教授作文《叙事小窍门》时,将作文生活化、故事化。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生学会叙事,把故事讲的波澜曲折。老师因材施教,在课堂上创设了一个情境------扶不扶,让学生围绕“助人为乐”这个中心,小组合作进行故事创编,,尽量把故事情节“折腾”得波澜起伏,也让主人公备受“折磨”。学生经过短暂的准备,跃跃欲试,老师更是亲自助演,一位高大帅气的老师瞬间化身为街边卖菜的老奶奶,老师与学生倾情表演,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构思和表达都得到了提升。对学生来说难以跨越的大山,此时如履平地。这节课上学生仿佛忘却了这是一节作文课,他们不再低头不语,眉头紧锁,取而代之的是“我想说”“我想笑”“我想表演”。在这节课上,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天性得到释放,价值观得到引导,能力得到提升。
        二、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 “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语文课上教会学生自学远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学生只有自己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成为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课改下的语文课堂非常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教材的编排,还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无不强调了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老师在教学中要依托课堂和各种活动实时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如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筛选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等,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技能,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课程改革深入实施,改变了传统教学思想中更加重视学生学习成绩提升的观念,倡导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责任与担当意识的培养提升作为素质教育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下得到凸显。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了培养提升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契机,小组合作学习依靠的是团队的集体智慧,需要学生具备互相尊重、团结协作、取长补短等良好品质,小组在进行讨论交流时,组内每一个人都要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还要细心倾听他人的发言,并乐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既获得了知识、训练了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培养提升了集体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担当意识。
        四、阅读经典,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文学对人性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优秀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积淀,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少布置一些文字作业,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教师还应结合阅读内容对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并结合教材推荐的名著篇目和学生兴趣,和学生一起拟定出循序渐进的阅读计划,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增强文化底蕴。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我们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语文课前让学生轮流讲讲小故事,“醒木”(黑板擦)一拍来上一段儿评书;自习课上让学生读记积累古诗词,每过段时间开一场“班级诗词大会”;周记本上写写读后感,读书笔记本上做做读书笔记和读书卡片,绘一绘思维导图,画一画人物肖像。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书籍成为学生快乐的源泉,也带领他们在不知不觉间走入知识的宝库。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营造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与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近距离对话,体验渗透于文本中的思想情感,在学习中受到熏陶与感染,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陶行知文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