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与法治下的小学诚信教学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骆德超
[导读]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

        骆德超
        湖北省枣阳市新市镇火青小学  441204
        摘要: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讲信用不仅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之一,更是现代人们交往、做事的基本需求。在小学阶段开展诚信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对于提升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诚信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培育和践行以“爱国、敬业、诚信、和谐、友善”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改革也提出:“要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由此可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了主要的教学目标。诚信作为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当前道德与法治下的诚信教学现状,简要分析如何培养学生讲诚信、有礼貌的良好品质。
        一、目前小学诚信教学现状研究
        诚信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家倡导德育教育的背景下,有着良好的发展,通过近些年的小学生发展情况来看,诚信教学有着良好的发展。但是,由于年龄的客观原因,学生只能对老师讲解的相关理论进行背诵,然后很好的面对考试、练习等,却无法结合实际生活解释诚信在不同事件中的具体体现,也难以掌握诚信的内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老师形象的讲解,学生只能大致理解诚信就是“诚实守信”或者“不说谎话”。②学生的社会经验比较少,学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中和诚信有关的内容也比较少。③部分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不仅存在于诚信教学中,还存在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道德与法治下的诚信教学策略
        (一)做好课前准备,把握教学重点
        只有把握住教学的重点,或者明确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才能更加流畅,实际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好。对于诚信教学而言,也是如此,只有在课前做好准备,明确具体的教学方向,把握住教学重点,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有关诚信的知识。
        现代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所以老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内容。首先,老师在课前通过调查、采访等方式,总结学生对“诚信”有多少了解,在哪些问题上有疑惑,以及诚信的具体表现和不诚信的具体表现等等。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班上的学生对“诚信”有以下认识:①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诚信就是诚实守约,不欺骗别人。③诚信就是不迟到、不早退、不抄作业、不作弊。④打小报告就是不讲诚信的体现。


        从总结可以看出,小学生对“诚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诚信行为也有较为准确的判断,但是,对于诚信的理解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刻,再加上小学生自制力有限,心理比较幼稚,导致他们经常出现一些不诚信的行为。至此,老师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通过道德与法治课本上的内容,总结出了教学的重难点,这样有目的的开展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结合教育性的故事,吸引学生的好奇心
        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对此,老师要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
        根据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性格特点,老师可以结合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比如,老师可以用“曾子杀猪”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做人要诚实守信的道理,再比如,老师也可以用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借助“卖火柴的小男孩”以及“华盛顿与樱桃树”等故事向学生讲解诚信的重要性。这样以故事展开的课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全神贯注的听老师讲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通过故事,学生对诚信的理解就会更加全面,对诚信的重要性就会更加深刻。
        (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一般来说,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虽然课本上的知识比较简单,但由于他们没有经过亲身体会,所以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让学生讨论所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首先,老师将学生合理分成数个小组,并让学生按照相应的位置坐好,为讨论做好准备。然后,老师根据平时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问题一:在学校中,都有哪些行为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诚信品质?问题二:人们常说童言无忌,那么自己是否可以随意向别人许诺呢?向别人承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问题三:身边无关紧要的小事是否和诚信无关?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会积极的开始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通过和同学的交流和讨论,学生对诚信就会有更深的理解,并且会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开展“争做诚信阳光少年”的主题活动,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诚信的格言、谚语,或者自主制作诚信标语等等,让学生与诚信同行,体验诚信,感悟诚信,真正成为一个阳光好少年。
        结束语:
        诚信不仅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更是日常生活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良好品质,作为老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将诚信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诚信做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莲娣.浅谈道德与法治下的小学诚信教学[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9):7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