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林小兰
[导读] 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是学好初中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之一

        林小兰
        温岭市城南中学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是学好初中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之一,有利于学生深入研究科学问题,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知识!目前,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存在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探讨了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方法,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科学课程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初中科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能力。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不断创新水平和科学认知素养。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对于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现状分析
        素质教育改革虽然实施多年,但长期以来仍然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还在以教师为中心开展课程而忽略了学生才是教书育人的对象。因此,学生往往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丧失了探索世界有趣科学的主观能动性。他们机械式地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分析问题,找出答案。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往往处于相对权威的地位。在学生看来,老师的结论是不容置疑的,绝对正确的。学生们觉得没有必要问问题。甚至有些学生善于提问,但由于受个性特征、怕犯错、怕被其他学生嘲笑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学生提问的热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磨,使学生不知道如何在老师面前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问题,也不创造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提问,不利于学生探索知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升。造成学生科学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主要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科学问题意识逐渐淡薄;另一方面,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提问方法和技巧,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基础知识薄弱,不可能主动、热情地提问。此外,还与师生互动少、师生关系不和谐、课堂缺乏活力有关。
        二、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善于提问和有效提问可以事半功倍。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自信心,进而缩短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和改进初中科学教学。
        1.创设良好提问情境,激发提问意识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提问情境,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提问的主动性。

初中科学课程内容比较丰富,很多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老师简单机械的讲解,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从而更好地展示科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知识意识。比如在讲授《光的反射与折射》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前预习,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提前准备相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视频、图片、声音等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科学现象的奥秘,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有效的问题,并针对自己的困难提出问题,这样更容易增强学生对我所理解的科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实验演示,还原生活中与光的折射和反射有关的案例。这样,学生既能了解科学实验的本质,又能积极参与实验,从生活中观察实验现象,进而潜移默化地激发提问意识,找到相应的答案。
        2.提高有效提问技巧,丰富提问方式
        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向学生介绍如何有效提问,应把握哪些原则,如何提高提问技巧的效率和效果,从而在反复训练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提问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提问方法,当学生在提问时遇到问题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从探究事物本质出发,深入提问,从而更好地增强提问的主动性。学生愉快的学习就不会再把读书当成被动的捆绑、负担,相反,学生愉快自主的学习,会把这份经历当成是一种享受,弄懂问题的成就感爆棚。比如在“太阳能的利用”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关注如何利用太阳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提出相关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串联讲解相关知识,巩固旧知识,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进而产生更多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增进师生互动交流,发挥引导作用
        在问题意识培养方面,教师要注意与学生沟通,善于用鼓励和表扬的语气帮助学生增强主动提问的自信,善于肯定学生的进步,耐心回答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提问探索兴趣。兴趣可以让学生想学、爱学、爱问。让学生主观能动的学习比被动接受效果好很多。特别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信心,有利于创造公平互动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互动中分享更多的科学知识,促进教与学的互利共赢。
        结束语:总之,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项潜移默化且长期的工程,需要教师有效引导、科学指导、增强互动,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系统问题的意识认知,在不断的训练中得以成长,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提高科学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毛建锋.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9,000(013):P.55-56.
        [2]吴艳.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000(040):190.
        [3]黄继尧.探析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策略[J].新课程,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