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黄月揖
[导读] 高中生物学科属于自然科学

        黄月揖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524000

        摘要:高中生物学科属于自然科学,是对大自然中、社会中的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解释、概括的一门学科,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念,引导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可以对各种未知现象进行判断、分析,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规律。另外,高中生物学科中有多种神奇的自然变化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欲望,因此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心理特征进行浸入式教学,让学生将生物知识的学习变成一门兴趣课程,以此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是一门具有自然美、现象美的综合性学科,该课程内容知识点都是有趣的、神奇的、美妙的,对大自然中各种物象、定理都进行了形象化描述,既有数学的抽象概括,也有艺术的神奇变化。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及时让学生发现这门课程的与众不同之处,让学生看到生物课程的美,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欲望、兴趣等。
一、培养学生学习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一定的学习技能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快速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先要认真备课,以便于在后期顺利进入教学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守教案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教学。例如,对于教学前期,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内心需求,向学生有方法地展示新课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教学过程的有趣性,激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正确的学习状态中。并且在教学前期,教师也可以将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和新课进行有序衔接,利用问题、结构框架、知识现象等让学生回顾、复习、巩固之前的知识,并对于要学的新知识进行了解,掌握学习技巧,学会迁移利用。例如,在教学“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教师可以先导入和此课主题相关的旧知识点“植物新陈代谢”,让学生从旧知识点中学习新知识点,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来学习新知识,以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快速掌握新知识点[1]。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串联不同模块的知识点,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
二、设置悬念,巧设疑思
        悬念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一方面也可以进行持续性教学,因此教师需要在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善于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让学生在悬念自觉探究,寻找答案。对于如何运用悬念教师也需要注意,教师可以利用悬念问题进行知识点过渡,可以利用悬念为下一节课做准备,从而让学生保持持续学习探究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精子的形成过程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悬念:为什么精子可以有效存活?为什么雄性动物精子数量多,雌性动物卵子数量少?用比较性、话题性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反思,从而让学生在一种期待中过渡到下一节课的知识点中[2]。另外,教师也可以将教材中复杂的知识点运用比喻方法让学生简单地学习,比喻生动、形象,便于学生记忆、运用,因此教师可以适当运用。例如在学习细胞结构时,教师可以将其比喻为鸡蛋、地球等,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自然物象中了解新知识概念。
三、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生注意力
        教学气氛对学生的心理行为有影响作用,使学生改变错误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观察学生的反应,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态度,及时创造积极、有利的学习气氛。

让学生在氛围中不自觉地投入到集体探讨中、投入到认真研究中,让学生在积极发言、踊跃参与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有效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提升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刺激性的话语来营造讨论型氛围,教师也可以利用自身态度、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不自觉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其次,教师也可以从教材中寻找,将教材中特定的、生涩难懂的复杂知识,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也可以举例说明,讲给学生故事,吸引学生兴趣。例如,关于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一课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针对无性繁殖给学生们讲我国的克隆技术,可以通过克隆羊多利的故事,让学生们了解无性繁殖的价值和意义。在讲述结束后,教师可以直接地抛出问题,过渡到课堂实际内容中,让学生在这种思考的状态下对教材中的知识充满好奇。
四、善于利用辅助工具,创新教学形式
        教学是一种双向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给学生营造机会,活跃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作用,从而让学生在自觉能动性下投入到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生物图片、动画、影视资料等生动的学习资料来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和活力,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学习。在后期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善于转变教学形式,可以利用生物模型或者投影仪等辅助设备,来让学生进行观察、探讨,让学生的对象由课本转变为实物模型、具体的物象等,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实现教学形式的创新。例如,在学习细胞侵染知识时,当学生难以从课本知识和图片看到细胞侵染的真实过程,也难以领悟其道理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投影仪向学生展示微观细胞体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对抽象概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促使学生在视觉感受中发挥想象,并将现象内涵熟记于心。
五、从生活出发,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生物学科知识点也是来源于自然社会中的,我们的日常社会中也离不开生物现象,因此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寻找生物现象,并学会将教材中的生物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做到生活和知识的连接。高中生物教材中也含有很多的生活现象、例子等,教师可以借此为学生营造生活情境、生活场景,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好奇,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会到知识是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例如,在教学“遗传基因”一课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回顾自己见过哪些双胞胎、见过哪些同学有遗传自己父母基因的表现,让学生进行反思、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知欲,也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3]。当学生进行探讨时,教师借此进行新课程知识点讲解,便于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教师也可以借用生活案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情绪体验,引领学生在学习完新知识后,自觉投入到生活实践中,对各种生物现象进行探究,从理性认知上升到感性认识,最终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举措。
六、结束语
        生物课程研究对我国自然科学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且高中生物学科中含有无数自然科学知识点,无数科学家的理论研究成果、实验探究成果,值得人们学习,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学科特征,让学生从多方面产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全面掌握生物知识、技能。因此,在后期的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心理因素对学生进行教学,发挥兴趣引导,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充满兴趣,在兴趣之中了解生物学科真谛。
参考文献
[1]代艳.浅议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观察(上旬),2019,008(001):45.
[2]张建盛.浅谈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9,000(003):61-62.
[3]李启宝.刍议高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J].下一代,2020,000(004):P.1-1.

作者简介:黄月揖(1989.1-),女,汉族,广东湛江人,硕士,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研究方向:生物学科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