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蒋文
[导读] 近几年,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

        蒋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第二小学     842300
        摘 要:近几年,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小学六年期间,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都在发生着改变。尤其是在五年级的时候,小学生都开始步入青春期,逐渐会产生一些生理和心理半成熟的困惑,随之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本篇文章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究,旨在促进其健康成长,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学校,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心理特征以及学习能力,对其进行优秀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自我调节心理,健康成长。小学阶段产生的心理问题甚至可能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及心理教育很关键。
        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家长课程
        现阶段,我国很多小学都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虽然有一小部分学校拥有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专门开设了课程,但实际上都被语文,数学以及其他主科课程的教师所占用。此外,学校可能也没有专业的心理课程教师,甚至有的学校直接让其他教师顶替职位,而这些教师严重缺乏专业知识及素养,对孩子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以及需求都不了解。所以,应培养一批有些的教师队伍,利用课堂以及课下的心理活动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融入到校园中,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加强自己的抗压能力,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快乐,健康的成长,为将来的人生发展做好铺垫。
        家庭是孩子们最主要的学校,父母是学生们的第一任老师。不合理的教育方法,关系不和谐的环境,缺乏沟通交流等这些都会造成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所以,教师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应将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家长,和家长共同合作,五年级的孩子身心发展都较为成熟,教师可以针对他们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开设家校合作,家长会等邀请家长参加,在传授给家长正确处理小学生生理,心理的正确方案的同时,促进家长和孩子们的关系,引导父母和孩子们一起解决在成长中的困惑,促进家长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并利用合理地发放开展家庭教育。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真正的了解到小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发展需要,懂得他们的矛盾和烦恼,加强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促进和谐家庭关系的形成,进而给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最温暖的鼓励。
        2 开设心灵小屋,创办心灵信箱或心灵沟通QQ 群
        心理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开设心灵小屋,为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引导。

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以及心理状态,建设学生个人心理档案,观察学生心理上的波动,定期为其做心理咨询,及时的帮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此外,心灵小屋的教育工作应深入到学生内部,把日常心理教育和干扰问题结合在一起,早日发现具有心理问题的个体,并及时的引导教育。对于那些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追踪,并和家庭取得合作,为其提供心理上的帮助,引导他们走出矛盾,加强其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有的学生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的心理矛盾,在面对朋友的关系不和,学习压力大以及生活上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告诉家长或者老师。所以,心灵信箱不失为一种优秀的交流方法,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立心灵信箱。小学生的心思比较敏感,他们不敢真实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利用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开导。教师也可以利用微信,qq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并对学生开展心理评估,咨询以及引导等各项工作,有效地利用网络的便捷和隐蔽性,能够进一步推动心理教育健康的开展。在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尊重和保护好学生的隐私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的,尤其是对那些心理问题个体,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尊重。在学生面对自己没有能力处理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的指导学生,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若具备条件的话,尽可能和学生面对面交流。
        3 开展团队辅导
        团队辅导也就是将学生团队看作辅导的对象,利用一些方法,学生间的沟通交流,让他们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我并接纳自己。做好团队辅导工作,有效利用这种教育方法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取得新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态度,加强自我调节的能力,有效地预防并处理心理问题个体。教师在开展团队辅导时,并不一定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心理知识,考的较高的分数,而是将重点放在学生应掌握的心理技能上,进而消除个人的心理辅导带给他们的紧张感。例如,开展“我是谁”的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锻炼他们的自我意识,勇气,信心以及观察能力,让他们试着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正确认识到自我。在开展团队合作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懂得合作共赢,为人处世的道理,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加强小学生间的互相接纳,进而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4 结束语
        教师应有效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给小学生们创造一个优秀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对心理问题做好预防,并及时发现心理问题个体,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健康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
        [1]陈润,马迎华.健康促进学校活动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学校卫生,2018(1):117.
        [2]肖旻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27):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