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诚信教育、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研究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高瑞荣
[导读] 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学者,不仅仅教育学生如何学会知识,最重要的是如何教会学生做人

        高瑞荣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丛罗峪寄宿制小学校    033200
        摘要: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学者,不仅仅教育学生如何学会知识,最重要的是如何教会学生做人。基于此,本文首先通过小学生中诚信教育、关心他人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以当前的教育现状提出了培养小学生诚信、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诚信;团结合作;教育
小学生在学习中,团结合作精神有助于促进个人健康成长,同时也可以维护班级集体荣誉,促进班集体共同发展,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会激发学生智慧,同时,小学生在成长阶段,出处于成长阶段,学生在关心他人、团结合作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合作是当前小学生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小学生诚信教育、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诚信”即诚实、承诺,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将信用。诚信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美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同时压实一个集体、国家发展以及生存之道。诚信要求我们成长过程中,为人处事和交往方面要言而有信,说话要算数,因此,诚信是一个人不可缺失的道德要求。团结合作是指所有人同心协力去做一件事,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做到关心他人、关心自己等等,在合作过程中,不仅仅存在竞争的关系,还要促进合作关系。
2小学生诚信、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的现状
诚信是金。一个人拥有诚信是可贵的,尤其是小学生在成长阶段,是树立诚信的关键时期,然而,在小学生身上存在一些不诚信的现象,比如:孩子当天的作业没有完成,会编造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有些学生放学后在家没有做家庭作业,却对家长说老师没有布置作业或者在学校已经完成作业了;在向家长报告成绩时,常常只报喜不报优,当考试成绩出来时,反而会谎报学习成绩。有些孩子借同学的学习用品后不归还,甚至编借口和各种理由向同学借钱和向家长要钱,然后自己偷偷跑去玩网络游戏,孩子在成长阶段,会轻易许下诺言,答应别人事情,但是从未做到,这些种种想象都说明了小学生在诚信、关系他人和团结合作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欠缺。
3小学生诚信、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3.1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意识薄弱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没有丰富的交往经验,自身的观念意志比较淡薄,品德意识不坚,当小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没有准确的判断,最终造成诚信丢失。随着现代社会家庭教育观念的不断改变下,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甚至整个家庭常常以孩子为中心,非常容易造成自私自利以及小学生在团结合作上合作意识不够。
3.2家庭教育不足,观念较为功利物质化
伴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家长对子女的物质投入越来越多,但是家长在注重高标准物质生活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子女的教育问题。而很多父母又把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寄托在了学校教育及老师的身上。

家长只关注经济方面,注重改善子女的生活物质条件,忽视了对子女品质方面的培养,日常生活中也很少与孩子交流沟通,致使孩子大多养成了不好的生活及行为习惯,造成蛮横性格的养成,最后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3.3学校教育存在偏差,使得教书与育人分离
古往今来,教育的根本就是教书育人原则,但是虽然现在已经实施了全面的素质教育,很多地区还是把提高学生的成绩作为学校的教学评价唯一的标准条件,这就导致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等方面的品质方面的培养,从而错过小学阶段对孩子的全面培养。
3.4社会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社会大环境下,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这其中,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及成长也会造成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当前社会风气败坏,贪污腐败、偷税漏税、制假造假、偷盗、打架、斗殴等这些犯罪行为给我们的社会传播着负能量,对小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当今智能机及网络的普及,使得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不良信息,但小学生还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我约束力差,在网络虚拟世界很容易迷失自我,对小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也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4培养小学生诚信、团结合作和关心他人的途径和方法
4.1学校注意培养学生诚信、团结合作以及关心他人的意识
学校和家长方面应该具有培养孩子良好品质方面的意识和习惯。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老师和家长应该激发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主动性与热情,向学生讲解团结合作以及诚信方面的感人故事与名人名言,以此表述团结合作与诚信的重要性[3]。并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孩子的年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进行合理的指导,并鼓励孩子做一个关心他人、诚信与团结互助的人。
4.2家庭教育重视,培养学生诚信、团结互助与关心他人的意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开始,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养成良好的行为及思维习惯。而父母的为人处世的原则,与言谈举止,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为孩子树立关心他人。诚信与团结互助的良好的榜样[4]。
4.3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关心他人及诚信的意识
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紧密联系社会与学生生活,进行分析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有目的的教育渗透。也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来教育,例如对低年级的孩子:“不要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不要讲谎话”、等,而对高年级的孩子则可教育其:“不要贪小便宜”、“不弄虚作假”等;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玩、好动、好奇以及好表现的天性,以此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贯彻落实寓教于乐。不断开展以诚信和团结为主题的演讲与征文比赛或活动;并可以在母亲节及父亲节时,举报孩子对父母的感恩活动,倡导每一位同学都要关心关爱父母、同学与老师等;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日新月异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所有的中华儿女,携起手来,共同弘扬并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我们的孩子营造关心他人、团结合作以及诚信社会的美好生活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21世纪合格并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曹艳花.小学生诚信品质培养的几点做法[J].学周刊,2019(31):162.
[2]刘立君.小学生诚信教育小议[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3):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