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视角下的任务驱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  丁卡达
[导读] 思维是指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

        丁卡达
        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第一小学325603

        摘要:思维是指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认识。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的特点。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本文结合了PEP5 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partB Let’s talk and learn为例,探讨在单元视角下的任务驱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品质;学生活动;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还要进一步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英语学科也提炼出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四个维度。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已经刻不容缓。
        学生活动是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中助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最为直接和重要的途径,学生的思维就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得以训练。因此,在教学中能否优化学生活动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然而很多教师设计的学生活动没有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思维,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或盲目地追求热闹场面,或只是机械地操练语言,为活动而活动。本文将结合小学英语PEP教材PEP5 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partB Let’s talk and learn的学生活动为例,具体阐述在单元视角下的任务驱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思维品质维度下的学生活动设计原则
   多元激趣热身,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效热身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有效的信息链。同时在进入文本前唤醒旧知,可以使教学快速进入本课主题,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去,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深入挖掘文本,推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作为对话教学和词汇教学的重要载体---对话文本及图片资源,使话语运用的范本,它包含着丰富的语言信息。我们要从文本所显现的话题、语境、图片等方面入手,着眼于整体把握、深度理解、精准分析,设计教学主要问题,帮助学生感悟文本信息。同时深入挖掘,分不处理,层层刨析文本,适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推进学生思维的交流。
拓展运用语言,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重构文本内容,拓展语言,有利于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教师在重构文本内容,拓展语言时,应注重新旧知间的联系,新旧知识的逻辑关系。将教材知识重构、拓展,学习英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二、思维品质维度下的学生活动设计探究
        游戏导入,启发思维。案例一,教师通过“I can spy”,帮助学生复习了plant, clock, flower, bed, garden, bike, photo, desk等旧知,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心理上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案例二,教师则通过游戏”Shape eyes”帮助学生复习了pictures, a photo, many books,lots of plants等旧知识,使学生尽快融入课堂,积极思维,体现了教材的延续性和一致性。
利用语言,唤醒旧知。语言的交流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语言的表意通常也是依赖于语境去完成的。在学习文本这个大语境前,我们可以创设小语境,激活学生的旧知。案例一,教师设计了Let’s say: What’s in Zhang Peng’s bedroom?教学任务,创设了Sarah和Mike在讨论张鹏的卧室这一小语境,唤醒了学生A部分已学的句型和词汇。学生在聆听他人回答的同时也激活了自己的思维,激活了交流的欲望,输出的语言自然、丰富。
巧借信息,激活思维。丰富的课堂互动不仅能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多角度激发学生的思维。

案例一,教师设计了Let’s guess: Which room is it?教学任务,通过There is a fish bowl and a TV in the room. 将主题直接定格在living room, 为下面Let’s try的呈现做铺垫。案例二,教师通过设计张鹏和Amy对living room的描述这一信息呈现,不仅练习了句型,同时思维被激活,兴趣被激发,为新授词汇的教学埋下伏笔。
视听入手,引入文本。PEP教材的Let’s try是对话教学的引子,目的是在听力输入中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的语言结构,为进入正式的对话学习做好准备。案例一,教师在教学Let’s try时采用“读题--细听--呈现”进行处理,读问题,细听听力材料,呈现听力文本确定答案。案例二,教师在呈现再构文本时,通过Listen and find:Which is Zhang Peng’s grandparents’ house?巧妙的处理了书本知识。
        问题切入,理解文本。问题是思维产生的原动力。教师可以将问题做成支架,以整体和有效的问题设计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搭建理解对话文本的语言平台。案例一,教师通过What else in Zhang Peng’s living room 这一问题的切入,引导学生获取信息,并顺势从Let’s try过渡到Let’s talk,体现了课堂教学情境的完整性和语言学习的整体性。案例二,教师通过Which is Zhang Peng’s grandparents’ house?这一问题的切入,巧妙的呈现了再构文本。
        策略渗透,优化输出。一适当留白,丰富话轮。在学习对话课时,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对一些内容进行留白处理,促使学生运用自己的旧知来完善对话。案例一,教师设计的Match and say 教学任务,挖掘了对话文本中的语言点、交流点,使知识融汇贯通。二策略指导,理解结构。教师设计的Read and circle the keys words教学任务,再次巩固了本课时的新授词汇,并帮助学生理解再构文本。
        细节处理,挖掘文本。教学中,教师应解读对话文本的内容,定义文本语境,挖掘相关信息,从而丰富文本内涵,提升思维深度发展。案例一,教师设计的Watch and find教学任务,通过三个问题的引导,巧妙的处理了对话内容中的重难点。案例二,教师通过What’s in grandparents’ house?这一细节问题的处理,顺势呈现了再构文本。
        依托思维导图,活用语言。思维导图通过图片、文字、图文结合或借助符合等将学习材料呈现的方式。案例一,教师依托思维导图,让学生运用There is a...There are ...讨论What’s in your grandparents’ house?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又训练他们思维的逻辑性。
        改编对话,深入生成。案例一,教师在解读Let’s try和Let’s talk之后,设计了Make a new dialogue教学任务,该环节是回顾和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帮助学生自主建构语言。案例二,教师设计了A clean room.教学环节,通过Zhang Peng对A clean room的描述,为拓展部分的输出搭建的支架。
        延续情境,开放运用。学生通常对刚学习的语言情境较为熟悉,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设计有梯度的练习活动,展开情境,从而让学生体验自然,完善而有意义的新语境。案例一,教师通过设计小组合作将同学们的评论补充到Sarah的朋友圈里的教学任务,为学生搭建了合理的语言支架,让学生灵活运用重点句型的同时,加上开头和结尾,进行有效的对话交际案例二,教师设计的帮Zhang Peng写一写整理后的爷爷奶奶的房间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模仿例句,充分运用重点词汇,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去创作,训练其模仿创生的技能,并且进行了分层教学和星级评价。
四、结语
        思维品质的提升应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但不同环节提升的思维能力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具备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和多思维结果的设计,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张李平. 依托对话文本 促进思维发展——以PEP六(下)Unit 2 B Let's talk为例[J]. 小学教学设计, 2019, 000(001):56-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