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几点尝试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龚莉娟
[导读] 音乐课程是小学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之一

        龚莉娟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音乐课程是小学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之一,为了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不能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性。音乐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水平,还可以提高审美性、人文性。因此,面对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教师们可以从互动性教学、培养主体意识、举办游戏活动等方面来提高教学效率,施展音乐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学;教学方法
        最新的课标要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发掘优秀作品中的音乐美,尽量用音乐引起学生共鸣。另外音乐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音乐技能,能够运用多种有趣的方式来施展音乐的魅力,并在音乐教学中和思想道德相结合,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意识,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教学方针和培养计划,课堂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感知音乐的魅力。笔者在本文中会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来帮助分析如何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效果。
        一、举办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与语文数学这些主科的抽象知识学习相比,小学音乐教育理念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包括感受、欣赏、创造音乐等与相关文化学习的能力。因此,音乐课学习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轻松的,而且充满着实践性与审美性。但是,音乐课如果只是单纯地教授音乐知识,教导如何发声,识别乐谱等,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就会下降。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妨根据学生们爱玩的特性,在课堂上开展一次游戏与音乐相结合的活动。在获得放松与身心愉悦的同时,学生还能提高自己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世界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学习音乐便不能离开对乐器的认识。另外乐器的特点不仅具有同一性,还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色彩。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和识别乐器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且有些乐器虽然来自与不同的地区,带着不同的名字,但是音色与形状相差无几,这加大了学生学习乐器知识的难度。在此难题下,教师可以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来加深学生的认识。例如在学习《翻身的日子》这首乐曲时,必须教导学生认识民族管弦乐器和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教师可以制作不同乐器的小卡片,然后在教学中将乐器卡片打乱,让学生们随机抽取一张并介绍乐器的名字和在乐队中的位置。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果忘记了可以有一次翻书的机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本身蕴含着无穷的魅力,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们去发掘其中的丰厚财富。上述例子恰好用游戏来推开了挡在音乐教学面前的困难之墙,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运用情景教学,培养主体意识
        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音乐课堂的教学设备,教师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对于小学生而言,形象思维能够在大脑中优先发育,观看和感受音乐作品比直接学习抽象的乐理知识要简单的多。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多准备音乐视频资料,让学生在感受中了解不同地区的音乐特色、不同的乐器音色。
        例如,在学习二部合唱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时,教师可以事先播放《在卡吉德洛森林里》的音乐视频,观看动画视频时教师已经为课堂创设了一种直观的情境,用音乐奠定了学生们的情感基调。然后给学生们介绍歌曲的来源与背景,歌词的含义,演唱前最好先试着念一遍歌词。最后将班级里按照性别分为高声部与低声部,女生唱高声,男生唱低声。在学生学习演唱时,可以添加动作促进身心全面投入演唱中。如动手打节拍,左右摇摆等,甚至在唱到“把泉水饮”的歌词时,可以添加汲水的动作,生动又可爱。学生们虽然害羞,单也很乐意地参与演唱中。
        只有亲自参与了演唱,才能深深地感觉到音乐的魅力。教师们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的每一次演唱与表演,在教学中积极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步入音乐殿堂。
        三、联系生活实际,增强互动探究
        音乐的学习本身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虽然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是围绕这限定好的音乐课本来实施教学工作,但是教师在安排课程学习和内容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融入生活经验,从中挖掘出有效的教学素材,给学生们营造更亲和有趣的课堂氛围。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所挖掘出的素材需要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互动性,能够让课堂活跃起来。
        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音乐节奏,这些需要学生对音乐有着极强的敏感度,既不能抢拍,也不能漏拍。在“感知音乐节拍”这一课程教学中,教师除了安排学生用朗诵的形式将课本中的对话按照节奏念出来,还可以用拍手的方式来感知这两段节奏的快慢程度,之后教师给学生们讲解单拍子与复拍子的概念和区别。在学习歌曲《采莲谣》前,学生们可以试着用手脚配合打拍子的方式来感受这首歌谣的节奏,之后在跟着老师学习如何演唱。《采莲谣》节奏稍慢,适合初学者掌握节奏。另外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试着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帮助演唱时打节拍,如敲击桌面、拍打空桶,甚至光线的强度变化等,都可以锻炼学生的节奏感。
        总而言之,摒弃传统音乐教学中的旧要素,根据观念的更新,技术的发展,教师们才能可以选择更丰富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一名音乐老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带领学生体验、感知与欣赏。这可以很好地丰富学生情感、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魅力。

参考文献
[12]秦畅.浅谈互动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大众文艺,2021,(2):175-176.
[13]杨德荣.试论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的措施[J].读与写,2021,18(2):221.
[14]郑海燕.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J].新一代,2021,25(1):284. DOI:10.12242/j.issn.1003-2851.2021.01.2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