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哈尔滨市第一二二中学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阶段出现了“互联网+”模式下的家校共育管理方法。在信息时代,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方式应基于互联网,充分利用大数据打造家校共育新模式。因此,本文阐述了家校共育在高中阶段实施的基础上,将结合“互联网+”,优化“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
关键词:“互联网+”;家校共育;高中学校
引言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于一个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教育模式的改革,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融合度越来越高,家校沟通变得越来越多。以往,信息技术发展缓慢,家校沟通一般仅限于家访、家长会、电话的方式。这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显然是不够的,是无法更好的达到高层次的教育目标的,特别是对高中学校 ,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而言。因此,本文主要探究“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学校如何更好的开展家校合作共育,实现教育的双赢。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家校合作共育概述
当今时代,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互联网被广泛的运用到了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今天互联网将教育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要将教育发展与国家发展的现实需求结合起来,加强对现代教育的顶层设计。对教育而言,“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合作共育主要是指学校、教师、家长借助先进的移动设备和网络终端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当今时下,上网已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各种学习平台、论坛、学习群下载作业、查找各种资料及上交作业;老师也实现了在网络上对学生进行直播教学、网上测评;家长则成为了最好的网络教育监督者。而高中学校的学生大多为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双职工家庭,平常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缺乏时间、精力上的管束,更缺乏好的教育方法。高中生普遍的性格特征鲜明、聪明机灵,内心敏感,在各种网络信息的侵扰下,如果没有家长、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干预,学生们遇到困难只能独自面对,导致性格缺陷、自身安全受损、心理障碍等风险会较其他学生提高。在高中学校进行家校合作共育就变得非常有必要,特别是借助于“互联网+”,让家长、学生、教师随时随地牢牢的绑在一起,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护航。
二、“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共育工作的策略
(一)增强教育意识,更新教育理念
家校共育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育方式,其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及生活进行更全面的关注和了解,并通过相关配合和沟通为学生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更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及家长应增强教育意识,能够意识到借助互联网开展家校共育工作的有效性,更新教育观念。学校方面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及教育目标完善家校共育模式,为家校共育工作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班级QQ群进行家校共育
在QQ群里,家长可以交流每一个孩子在家的学习成长情况,介绍自己的育儿经。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特异性情况、安全教育等各个方面进行反馈给家长,家长根据老师的意见随时进行回复、纠正,实现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齐心协力促进教育效果。
学生们也可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学习经验、近期心态分享在QQ群,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老师实时在QQ群进行安全教育、网络教育直播,及时开展QQ家长、学生视频会议、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缩短家长与教室之间的距离,为培养优良的学生而共同努力。
(三)移动教育云平台进行家校共育。
学生、教师、家长通过短信、教育云平台、校园官方网站等多种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家长可以实时关注学生在校的状况、关注学生内心的感受。把学生在校内校外获得的荣誉进行公布、公开表扬,发挥最大的榜样激励作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教育环境。
(四)通过微信进行家校共育。
老师在微信平台发布一些关于家庭教育、安全教育方面的链接、校园动态,展示学生的校园风采,共同探讨如何提高高中学生教育合力的内容。很多家长是非常乐意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当中去的,特别是高中学生,本身自我约束力差、学习习惯欠佳、留守学生、单亲家庭、贫困学生较多,家长的学习层次参差不齐。微信的形式无疑是最简单明了的网络交流学习方法。
(五)钉钉群助力家校共育。
在钉钉群,我校建立了庞大的教学群,以班为单位,每班建立了自己的钉钉群,学生、学生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的任课教师、专业部教学主任、教务科主任参与到网络教育教学之中。同时,每一门学科的相关老师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在同一钉钉群进行备课,使教学准备工作同步优化。相同学科的教学专家对学生通过钉钉群进行直播授课时,可以同时对全校所有的同年级学生进行同步授课,班主任做好课堂管理、家长协助做好学生远程学习监督,多层次的管理,高层次的教学,使教学资源共享,优质教师共享,让学生最大层次的获利。钉钉群家校本发送作业、批改作业,迅速查找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老师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视频会议讲解,学生随时可以呼叫老师,进行知识的探讨、心灵的安抚。
三、结语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同等重要,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结合起来,共同为祖国的明天努力,才能有更好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要突破传统的教育、在教育理论和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上进行创新,使多样化的网络平台,为家校合作共育服务,提高教育的质量,使高学生能够真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党满仓."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开展家校共育[J].新课程·上旬,2018,(12):10.
[2]武君华,赵玉萍."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策略创新[J].家长(中、下旬刊),2020,(10):54,56.
[3]王娅琳.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家校共育的有效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2):337-338.
[4]徐波."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共育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237.doi:10.16681/j.cnki.wcqe.201918147.
[5]朱建峰.“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00 (004):P.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