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引导,家校共育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 王宗梅
[导读] 评价,是有效促进教学的手段。

         王宗梅
        潍坊市北海学校 山东 潍坊261200
        摘要:评价,是有效促进教学的手段。小学英语学科,如何进行学科评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呢?如何才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情况,并和老师携手,更好的引导孩子的英语学习呢?本文从化整为零,如何表扬最恰当和变抽象为具体评价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英语学科评价;小学英语;家校合育
        作为老师,我们都非常的清楚,评价,是有效促进教学的手段。也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家长和学生都非常关注的一个环节。有效的评价,但教师的工作繁杂,评价往往很难有始有终,并且手段单一,不够具体等问题,都会影响评价的作用和效果。上个学期,我做的英语学科评价,并没有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这个学期,我就决定,一定要在评价上下功夫。
        首先是化整为零。之前的评价,我都是每个月总结一次,把相应的表格上传家长群。这种评价方式,拖的时间比较久,就把问题堆积在了一起。比如说,表格中包含课堂表现,晚间作业表现,周末作业表现,各项练习册和考试的表现。有的孩子就会出现多项任务都表现不好的情况,家长就比较抓瞎。孩子什么都不好,我该从哪里帮助我的孩子?怎么帮助我的孩子呢?于是我化整为零,把集中评价,分散成每周评价。每周评价的内容也比较单一。比如这周我只反馈听写内容,下一周我只反馈练习册内容,再下一周,我只反馈晚间课作业,等再一个周,我就会反馈课文背诵。这样的做法,让家长更清楚,自己的孩子是哪一个方面做的不足。
        其次,变批评为表扬。之前做评价的时候,虽然也有表扬,但表扬不是主流。我只会在发现哪个孩子最近一段时间表现特别差的时候,才会联系家长,基本上也就等同于在和家长告状。这种反馈的形式,家长自然会有负面情绪,这种负面情绪也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更加讨厌英语学科,更加讨厌英语老师。对于那种有进步的学生,以前只会在家长会上进行表扬,这样就不利于家长及时鼓励孩子的进步。这个学期,我加强了表扬的反馈力度,对于那些某个方面表现进步明显的孩子,马上就用微信语音的方式,反馈给家长。得到这样的反馈家长,自然会有积极的情绪,也就能跟孩子进行一个积极的,有效的沟通。孩子的正向行为得到强化之后,英语上的表现就更加优秀。再比如说班级群里的反馈,之前的时候我觉得,我上传了表格,表格中那些比较优秀的孩子就得到表扬了,但这种表扬并不直观。现在我会把做的书写认真,准确率高的听写或者是作业,直接拍照片,发家长群。这样不仅给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一个出头露脸的机会,家长在群里看到自己家孩子的作业,自然也非常的开心。对于那些没有受到表扬的孩子和家长来说。他们也明确了别人为什么会受到表扬。

优秀的作业是什么样的,老师的标准是怎么样的。榜样的作用就这样被树立起来了
        再次,变抽象的评价,为具体的评价。我说过上学期的评价,我基本上都是以表格的形式发家长群的。这种评价方式对于某些文化素质不是特别高的家长来说,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他可能连表格都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这个学期,我把评价的方式转成了照片评价。我上传的照片有的是学生的优秀作业。有的就直接是孩子的照片。比如昨天晚上的作业,哪些学生的等级是优加,就让这些孩子拿着自己的作业本在教室前面拍张照片。换成这样的形式之后。对于家长来说,评价方式就变得非常直观。只需要看一看老师发的照片里有没有自己家的孩子就好。如果有,当然非常开心,如果没有就找一找老师,为什么没有发到自己家的孩子。这种评价的方式,非常适用于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由老人照顾孩子的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的家庭,还有家长特别忙微信的消息,经常容易忽略的家长。
        最后,评价一定要有始有终。开学就要对本学期的评价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比如我要评价哪些方面,怎样评价等等。比如这个学期,五年级英语学科评价,我规划的是每个单元一次的评价手册,一评价就要反馈。每个单元的重点默写,听写之后,也要把对的个数反馈给家长。这种每个单元都反馈的方式,有利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掌握情况,有问题及时解决。而且这些评价,十几周了,我都坚持在做。孩子和家长看到老师的坚持,也会更加重视。
        自从改变了评价方式之后,我发现了一些孩子和家长的变化。首先,这种评价方式让学生觉得英语老师的评价比较密集。老师布置的任何一项任务我可能会在家长群进行评价。所以在对待我布置的任务时,态度就更加端正。同时这种评价方式,还激发了相当一部分家长的积极性。曾经一个学期都不和我交流的家长,也因为我在群里的不断评价,和我进行了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并咨询怎样才能配合好老师的工作,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那种曾经对孩子不管不问,考完试就找老师的家长,面对老师的过程性评价,也了解了孩子成绩的来源。比如孩子做题过程中单词不会拼写,就是因为平时的听写不扎实。有些孩子情景匹配容易出错,一定是平时做题的时候,练习册上就没有认真改错,笔记也不详实。孩子家长都“认账”,才会更重视。
        总之,评价方式的改变,让家长,孩子和我都有所改变,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石海燕.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家校共育[J]. 科普童话, 2019, 000(042):P.170-170.
        [2]季彩玲. "互联网+"形势下家校共育在小学英语研究中的行与思[J]. 校园英语, 2020, No.503(11):146-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