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武金媚
[导读] 新课程教育改革中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师应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创造鲜活生动的教学场景,

        武金媚
        山西省中阳县城内北街小学 山西 中阳 033400
        摘要:新课程教育改革中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师应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创造鲜活生动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互动等形式,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数学思维来分析和探究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对于畅游数学知识海洋的浓厚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事例,阐述了借助信息化的图像、视频等表现形式能够行之有效地对学生形成感官刺激,从而快速吸引学生的关注,唤发学生的热情,使其产生迫切的求知欲望,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掌握和理解。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引言
        当前已经进入信息化技术全面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的全新时代,信息化技术的独特优势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接受,为此,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及时创新教学思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优化,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从而切实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营造生动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索意识
        小学生由于其自身认知和行为能力都还在不断发育之中,因而自控能力较弱、专注力较差,为此,教师可以巧妙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辅助教学,营造出能够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教学场景,进而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与探索尝试,为教师讲授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的思维始终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1]例如,教师在讲授“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事先利用短视频编辑软件截取一段西游记中的人物片段,增加一些生动的对话描述:孙悟空拿着一个人生果愁云满面地对猪八戒和沙僧说:“现在只有一个人生果,我要怎样分给你们两人呢?”猪八戒摸着圆滚滚的肚皮回答:“一个都不够我吃呢。”沙僧摸摸头,满头问号。学生们看到这样生动有趣的课件后,纷纷开动脑筋,想要为冥思苦想的师兄弟三人出主意,很多同学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分数。这时,教师再继续展示课件,图片上显示有一个完整的人生果,接着教师使用鼠标点击,果实立刻一分为二了,此时,教师告诉同学,这就是1/2。学生们在被激发出强烈的探索欲后,思维紧跟教师的教学步调,因而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出引导式的问题,调动学生的自主思考
        小学生通常具有刨根究底的好奇心,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项特点,不断调动其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考。这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提出恰当的问题,用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更加主动地去进行知识探索,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在讲授“千克,克,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首先应该明确本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千克、克、吨之间的单位换算,并且清楚理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相关知识。

这时,教师可以提前在网上找到一个买苹果的小视频,其中人物对话应包括了计量单位、购买水果的数量以及单价。下载剪辑后插入PPT课件中,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展示这则短视频,而后提出数学问题:“视频中阿姨最后购买的苹果有多重呢?一个苹果可能有多重呢?阿姨使用的购物袋有多重?”学生们轻松回答了第一个问题,随后陷入了思考,一个苹果和购物袋到底有多重呢?这时,有学生提出了可以用克这个单位来表达重量。教师此时可展示制作好的PPT,分别是称在量一个苹果和一个购物袋的画面,通过生动鲜活的图像和视频,让学生对于千克和克的单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这一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不仅对于重量单位的探究产生了兴趣,还让学生由此联想到生活中的场景,开始主动积极的进行思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带着问题再学习,使得知识吸收和消化的效果更好。可见,通过多媒体信息化技术营造问题情景,既能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还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悉心引导下围绕数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
?   三、化抽象知识为直观形象,攻克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都还在不断完善发展中,因而容易在理解和学习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时遇到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化技术的视频化、图像化和多维化的特点,将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内容,从而有效攻克教学难点。例如,教师在讲授“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圆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可以制作详尽的推演PPT,首先运用画图软件画出一个圆形,接下平均分成28份,而后运用图形切割和拼接功能,将其组合成一个类似长方形,并对这一过程进行录屏操作,继而将完成的短视频插入课件中,当讲解这一内容,播放给学生观看。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深刻理解整个推导过程。因此,教师应将各个数学抽象难点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视频化和形象化,使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更加有趣有效。
        四、创新学习方式
        当前,对比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小学生的学习模式也需要创新和调整。小学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地钻研探索,学会交流协作等,并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的便利。[2]为此,教师应顺应时代背景下,对于信息化技术的需求,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形式进行创新。例如:教师在讲授“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在计算机教室开展教学,教师将随堂练习发送给学生,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时教师可利用作业批改功能对学生的随堂练习进行批改分析,并且及时整合学生出错最多的题型,从分析结果中掌握学生的实时学习情况。而后,教师还可借助校内网,将其中思路清晰,解题完整的学生答案统一显示在每一名学生的电脑屏幕上,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让学生通过这样的互动学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激发其向优秀的同学学习看齐的竞争心理,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良性竞争氛围。另外,教师也可从中获得第一手的教学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是当前和未来的教学发展方向,从现阶段的应用事例可以看出,通过有效借助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能够激活学生的知识探索意识,激发其主动思考意识,攻克教学的难点内容,转变和创新学习形式。从而显著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宋雪来.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4(6).
[2]李海虹.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5):151-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