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王丽
[导读] 新时期下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促使了教育教学理念不断转变

        王丽
        山西省中阳县城内北街小学 山西 中阳 033400
        摘要:新时期下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促使了教育教学理念不断转变,新课标针对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也有明确要求,小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知识理论所反映出的抽象观点进行领悟,同时还要将数学学科中学到的各种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社会实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况探讨,探讨教学方式的有效运用,构建生活化教学方式以促进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学科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应用探究
        一、引言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对外界好奇的探索的阶段。针对小学生阶段的学科教学来说,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针对此前我国关于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模式以及采取的教育方法来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在方式方法上过于片面,只重视小学生的学习最终成果,教学方式显得十分落后,导致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学习效率低下。随着新课改的推动以及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转变,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能够引起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来将抽象化知识与生活实践进行有效联结,促进小学生得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学科知识并为己所用。
        二、小学生学习阶段中的发展特点分析
        对于刚踏入学习生涯的小学生来说,小学生当前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最好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通过学科教学来促进知识储备和积累并有效促进自我综合素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一)小学生的感知特性和理解能力的分析
        小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其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变化的影响[1]。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小学生对外界环境的好奇,能够体现出小学生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具备探索意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做一件事,往往会因为外界事物变化而分心。而针对小学生对外的感知并对感知到的事物变化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其实是从开始的模糊阶段,随着兴趣意识的兴起能够促进小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程度更为明确和清晰,从而使小学生全面地感知到事物的各部分;随着对事物了解更为深刻,能够深入地了解事物发展的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二)小学生的思维特性分析和想象力
        小学生的思维发散和想象力方面,从开始的片段模糊逐渐发展为全面的清晰认知,能够结合自身的思维发散能力并结合生活实践来反映现实。通过研究发现,小学生思维发散和想象能力的变化,从直观模仿。简单具体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到创造力的提升,更好地发散思维使得想象更具抽象性。


        三、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分析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积累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师要围绕教材内容和各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结合小学生当前发展水平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设计,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上,开展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融入学习氛围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等手段,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组织数学学科训练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2]。通过课堂教学让小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能够有效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不仅能够让小学生深刻认知到学习数学学科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也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思考能力,拓宽学习思维,促进小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展实践活动是有效论证观念的重要途径。在引导小学生观察生活的同时,数学教师也要结合社会生活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促进深刻认知。例如针对“认识钟表”这一学习模块的教学中,首先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明确这一学习模块的教学目标,这一模块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小学生能够正确识别钟面,有效辨别时针、分针、秒针,明确钟面内容以及对应的时间法则。传统教学模式下关于钟面的认知主要是通过黑板板书进行,通过在黑板上进行钟面的简单绘图让小学生进行识别。相比之下,引入生活化教学方式更显得生动和具体。生活化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钟表”引入到课堂中,在课堂上让小学生接触到实物,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小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钟面内容所蕴含的具体信息和意义,钟表能够明确具体时间,并帮助人们根据具体时间合理安排工作。
        (二)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数学学科在书本教材中体现的理论都较为抽象,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仅仅依靠书本内容进行理解记忆,具有较大的难度,也不利于小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深刻的感悟。就需要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能够让学生积极思考并有效领域的学习氛围并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条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知识,巩固知识,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小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创设让小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3]。例如在讲解如何计算面积时,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公式的运用,教师可以以给教室课桌做桌布为切入口,测算一下如果给教室课桌做桌布需要多少布料。根据单张课桌的面积来明确单张桌布的大小,需要注意事项等等。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抛出这一问题,引导小学生以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在小组讨论阶段,为了进一步验证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关于面积计算这一知识点,可以将问题进行深化,让小学生针对班级人数来计算班级总人数可以分为几个小组,结合每个小组的课桌数量计算以小组为单位需要耗用面积多大的桌布,桌布要如何分配等问题。小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促使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氛围更为轻松愉快,让学生能够以更积极的态度接纳和学习新知识,并不断地开展自主思考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促进生活实践运用,加深知识点的有效记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科学习与生活实践是息息相关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积极探索知识理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以此来丰富多样化教学方式。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并能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以数学学科角度立场上去应对生活实践问题,有效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邹进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 011(005):222.
[2]古卫东.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成长, 2020(1):66-66.
[3]代孟宇.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J].读天下(综合), 2018, 000(013):P.42-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