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慧
山西省中阳县城内北街小学 山西 中阳 033400
摘要:在我国教育深度改革后促进了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教育中融入了素质教育后促使小学数学教学不再是单独注重知识教学的过程,还注重起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实现育人目标。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教育需求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而需要改变教学模式,教师在研究教学模式时注重起学生深度学习培养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实现深度学习并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实现逻辑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过程,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方面正处于成长中,但是提升的质量是由教师如何引导决定的。因此,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之外,还注重起学生逻辑思维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引入了深入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利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挖掘数学知识具有的特点及其规律,这一学习模式不只可以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知识点,还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充分利用知识的特点与规律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
一、深度学习模式具有的内涵
站在数学知识的角度去分析深度学习后,深度学习其实是一种学习方式且学习效果要比传统浅层学习模式较好,原因是浅层学习不能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的特点与规律,而深层学习可以挖掘出其具有的特点与规律,在深度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在面对各类数学问题时可以灵活的应用数学知识。在深度学习实践中,学生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去思考数学知识具有的特点与拥有的规律,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思考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深度思考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度的理解,在挖掘出数学知识特点与规律时能够充分地理解;站在小学生角度分析深度学习后,深度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考验性,并且学生参与的过程不再是被动式参与而是主动性参与,学生在主动参与时其注意力与思维全部集中于数学知识学习中,对学习效果具有极佳的促进作用。另外,深度学习更加突出的是学生主体性,在学习中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进行掌控,而教师则较少地参与其中,参与时只是在学生存在困惑时给予一定的引导。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形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积极研究新知的习惯,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营造出深度学习的情境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实现学生能够深度学习需要营造出相应的情境帮助学生产生深度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营造时要明确深度学习的情境与传统营造的情境具有较大的不同,深度学习的情境不只要对知识本身进行重点教学,还应保证情境中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进而达到推动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知识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中的《周长》知识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营造出深度学习的情境,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我有一个漂亮的铅笔盒,我想要给它镶嵌上花边,但是在镶嵌花边之前我需要先知道铅笔盒的周长,我才能购买相应尺寸的花边,要怎么做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漂亮的铅笔盒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会因喜爱而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中。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学生想要做的事情,可以激发出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去共同研究如何计算出铅笔盒的周长,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之间共同研究找出正确的答案,并且还能够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深度学习的效果
教师要保证深度学习的效果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深度学习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独立研究数学知识。如果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佳会抵触深度学习而降低深度学习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中的《图形的运动》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简单性的将“图形的运动”相关概念讲述给学生,让学生产生初步的理解,而对于“图形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与性质要让学生自主去研究,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自行车车辆旋转的动态过程展示给学生,并且采取分组的方式让小组内的学生去研究“图形运动”中表现而出的特征与性质等,学生在观察时可以利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图形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成长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当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学生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可以挖掘出图形运动的特征,在准确挖掘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信心,对于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的成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三)创设活动促进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会创设多样化的数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去理解知识与实际应用知识,教师在促进学生能够实现深度学习的过程可以利用创设的数学实践活动开展,因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需要依靠自己的思维、运用学习中所学的数学、综合且灵活的利用数学知识达到完成实践活动的目的。教师在创设数学实践活动时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活动具有综合性、活动内容既可实现学生有效完成还具备一定的难度、在活动中要引出新知,在完成实践活动内容创设后并落实到课堂中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要尽可能地完成活动任务,在最后完成不了时要将自己的困惑写出来,原因是设计的活动内容最终是要引出新知的,而新知并未进行学习会使学生无法完成任务,而这一过程是要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定的困惑,在真正学习新知时可以更快速且更深层次地理解新知。
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中的《认识分数》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此节课之前先为学生创设数学实践活动,可以利用解决应用题的方式引出“认识分数”这一课程,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应用题:“小明过生日时邀请了6位同学来家里玩儿,小明的妈妈为小明买了两种不同风味的小蛋糕,每种小蛋糕共7个,小明将每种小蛋糕平均分给6位小朋友后剩余几个?要是把剩余的小蛋糕再次平均分给6位小朋友要如何分呢?每人分到一份蛋糕中的几份?”学生在解决前两个问题时不会存在太大的难度,但是对于最后一个问题会让学生无法解答,而这一问题涉及的就是新知“分数”。教师在学生研究后开展教学可促进学生快速的理解知识点,而在学生自主研究的过程中实现了深度学习的过程。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且要制定出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需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设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方法,可以激发出小学生深度学习的兴趣并提升深度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仍轩.浅谈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17,(26):22-23.
[2]居逸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