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探析——以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为例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陈开颜
[导读]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陈开颜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人们运动的机会越来越少,技能退化也越来越快,本文旨在打造一支适应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为此,根据区情、校情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一些做法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青年体育教师    专业成长    探析

一、结合实际,盘家底。
        (一)总体概况
        我区成立于2013年10月19日,是一个“年轻”的行政区。学校基本情况如表1
        
学校基本情况
 
        
        (表1)

为做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提升教师总体业务水平,我区每年都在加大体育教师培训力度,邀请专家授课,开展针对性的学科培训,组织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暑期全员培训”,提升全体专职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举办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学科教材系列培训,提升我区中小学体育新教师的专业技能。为了保障体育教师在职称评聘、各方面福利待遇、各级各类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相同待遇。我区教育局相关部门根据上级有关规定,核定体育教师工作量。
        (二)学校的基本硬件设施情况
        目前学校场馆基本情况如表2
        
学校场馆基本情况
学段    田径场地    室内体育馆数量及百分比
中学    均有200--400米环形塑胶田径场    3间,占23.07%
       
小学    小学中心校及直属校均配有200米左右的环形塑胶田径场;
大部分完小配备60米塑胶跑道6-8条    9间,占13.23%
       
       
       
        
        (表2)
        
        为更好地适应学校体育各项工作需要。学校体育教研组每学期期初制定体育设施规划与布局;制定场地、器材、设备的保养、维修制度。同时,做好校本器材的研发工作。
二、了解师资,找对策。
        小学现有专职体育教师133人,还有部分兼职教师,各校师资配备不均衡,教师均比较年轻,急需有规范且与时俱进的专业成长平台;中学现有57人,(高中教师11人,初中教师43人,职校:3人);各校师资配备比较齐,但教师年龄比较大,企待教师二次成长。具体师资情况如表3
学校师资基本情况
学段    平均年龄    男女教师人数及占比    职称人数及占比
中学    43.37岁    男教师48人(占84.21%)女教师9人(占15.79%)    高级教师13人(占22.80%)一级教师27人(占47.37%)二级教师12人(占21.05%)未定级教师5人(占8.77%)
           
           
           
小学    28.35岁    男教师87人(占65.41%)女教师46人(占34.59%)    高级教师1人(占0.75%)   一级教师18人(占13.53%)二级教师73人(占54.89%)未定级教师41人(占30.83%)
           
           
           
        
        (表3)
        
近几年,从高校招进一批来自全国各地,且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使整个区充满活力,同时也给我们很大的压力,迫切需要与时俱进,引领这批高素质人才更好发展。因此,立足区情开展可行性的体育教研与体育项目,促进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使体育学科稳步发展。
三、明确方向,定措施。
        (一)培养新教师与激励老教师二次成长
        1.新教师培训:为新入职体育教师制定培训内容,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新课标解读、国家体质测试、阳光锻炼一小时、体育事故的预防和急救措施等,让新教师尽快适应学校体育工作。
        2.区级创建青年教师共同体:组建青年教师共同体,让老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定期、定地点、定内容对共同体成员进行培训。从而达到培养新教师与激励老教师二次成长双丰收。
        3.校级校本教研:
        (1)教学研究不能急于求成,而要一步一个脚印,要做扎实。
        (2)各校教研组的每一位教师要密切结合教学工作实际,积极撰写相关教学论文,等时机成熟后,要结合教研组的科研课题开展研究,这样,教研组每位教师的理论水平将会得到提升,科研氛围浓厚,使每位教师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教学风格。
        (3)校级校本教研主要内容之一是校级公开课,通过备课、上课、观课达成思维的碰撞,教学方法的交流,最后请专家与全组教师一起评课,提升上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研讨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达到理论结合教学实践的融合。
        (二)结合各级各类课题做好研讨
        1.夯实基础 ,充实内涵:科研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促进全区中小学体育学科课堂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积极钻研,形成一股良好的研究氛围,懂思考,乐研究,有成果。
        2.注重实效 ,突出特色:我区近几年在加大学校特色项目资金投入的扶持下,各校推进特色项目的积极性高涨,不断加强特色项目创建力度,做好特色项目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取得良好成效。使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三)结合各级各类比赛做好青年体育教师专业成长
        1.教师类比赛:通过区级选拔,区级培训,组织参加市赛,近两年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将获奖比喻成“好果子”,结好果子需要三个条件——好土壤,用心培育,好种子。
(1)“好土壤”:青年教师所在的学校、区级教研室,市级学科教研氛围,区级的各级领导对体育学科的关心、支持与鼓励;
(2)“用心培育”:2014年5月接手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教研工作以来,当时小学专职体育教师少,中学师资配备齐全,但整个团队有很好的精气神,这让我充满信心,2019年3月,在市级教研,梯队培养的启发下,我区也开始组建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经过校级推荐,区选拔,并成立区级第一批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再分成三小组定期、定地点、定内容进行集训,每组由七位成员,三位导师组成。再者,在区级培青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进行分学科线上培训、区级竞赛、封闭训练与二度筛选。最后,由区级中小学体育学科中心组精心培育,形式主要有命题,指导,陪练等。最终,近三年在市级青年教师岗位练兵基本功比赛、教师教学技能赛、创新课及省级体育学科教师教学技能赛取得优异的成绩,有了新的突破。
        (3)“好种子”:青年教师综合素养高,自身能克服各种困难,潜心学习,与团队一同成长。
        2.学生类比赛:各校结合校情,教师专业情况,开展各种特色项目,并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师生类比赛:多措并举,注重实效,聚焦体育学科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师专业发展,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师锐意进取,市级师生能力竞赛连续三届均取得可喜成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
依据区情建设体育教研组,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章立制,加强管理,构成优秀的体育教研组,从而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1.建成一个积极向上的体育教研组集体
?教研组长政治思想觉悟高,作风正派,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有较高的科研和教学水平,处理组中的人际关系,解决冲突行为,塑造具有特色的教研组新形象。方能拥有一个团结奋斗、积极向上、阳光的体育教研组。
   2.完善体育教研组的规章制度?
?  依据教育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结合区、校情况,完善规章制度,有序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研组的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制定体育教研组的各项制度,制定体育教学的工作制度、体育教师的工作职责、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计划、统计学校近三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图标、学校各项竞赛的纪录。
 (2)规范体育器材室管理,包括器材的配备、摆放、使用、卫生等方面情况。
 (3)定期有实效地开展体育教研组教研活动
   常态化地开展体育教研活动,每学期期初制定体育教研组工作计划,活动方案等,写好期末总结,且内容详尽,指导性、操作性强;了解每位教师落实开设校级公开课情况,教研组档案管理规范,有分工,责任到人,材料收集完整、及时。
(4)开展学校大课间活动
活动内容符合学校实际,师资、场地与器材落实到位,组织形式多样,形成学校的特色;人员安排合理,学校领导重视、各部门能够协调配合、教师能够全员参与、做好活动人员安排表、体育教师的指导和规划科学、可行、有效;活动的场地与器材安排合理并设有安排图表。
? 四、结束语
加大体育教师专业培训,提升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体育教师参与区、市、省三级各项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同时,开展特色项目,学校聘请校外专业人士到校进行教学指导,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加强中小学体育教研组的建设,使学校教学能力稳步提升,同时也是学校高质量教学的关键,更是学校办出特色的突破口。总之,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极其重要,但结合区情、校情,开展可行性的方法,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期待我区的教师专业不断提升,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赵超君.论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体育教学,2011,(3)
[2] 邵水潮.中小学体育教学技能.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3] 张秀山. 关于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D].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3.
[4]荣干 房爱军. 论中小学体育教研组建设[D].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