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龙凤
高皇中心学校 安徽 淮南
术创作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能力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非常重视学生美术创造的辅导和探究,也做过许多有益的尝试,但任然避免不了一些就规矩存在的辅导误区。比如,我时而采用“放羊式辅导”以为这样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个性,结果许多学生的作品始终处于低幼化,创作能力得不到进一步提高;某些时候我们还采用“成人化教学”,把自己想好构思、画意,绘出草图,安排好前后顺序,再让学生按要求完成初稿涂色,期间我可能还要改这改那,几乎代替学生创作,使学生变成了傀儡,这样的完成作品也许从表面上看很完美,但仔细推敲后,发现这样的作品却没有表达学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已经不是学生个性化的作品。显而易见,上述辅导误区没有很好地从学生特点出发,失去创作教学的价值。
在美术课标中指出“关注每位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力争让每个小学生都有所收获”。 每位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小细胞体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特别是美术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应该是长期积累的个性活动,更是一种充满探索性,表现个性的活动。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学生的个性个性辅导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主要表现在日常教授中要求步调统一模式:要求育人者教学目标,绘画用的材料要统一,绘画命题思想要统一,完成作品时间要统一,作品评价方式要统一,忽视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差异,忘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研究与关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我们要多鼓励儿童创作属于自己的语言符号,自己的色彩表现方式,不受成人的约束与偏见,让儿童有极大的空间去自由创作。
基于以上原因,我提出建立符合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的个性化辅导策略,着眼与去发现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寻找合适的指导方法,让学生获得提升,促进发展。就此我谈谈一下几点认识,希望同行指正。
一、了解学生,发现个性
对小学生美术创作进行辅导,首先要了解学生,特别是发现学生在美术方面的个性差异。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去了解他们,比如,习作分析、谈话交流、课堂表现等,善于发现学生在喜欢内容、绘画风格、擅长表现等美术方面的不同特点,为个性化辅导做好铺垫。
(一)习作中发现
学生的习作就像一面镜子,很直观的就能反映处学生的不同个性和美术的特点。所以,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习作,分析学生的习作,读懂学生的习作,从中发现学生的发光点。美术课比较注重的是个人的创新,很多画家成名作都是创新而来,不是模仿得来大作,学生在进行创作中,常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学生完成作品中,可以根据不同学生作品展现获悉教学反馈,适时调整教法,选出重点个别辅导,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延伸。如在教授《学画抽象画》一课中孙占同学的课堂习作,整个画面大胆、简洁、生动、有趣,是一位倾向于触觉型、富于表现性的学生;而程曦同学的习作,真实、细致、完整,是一位视觉型、写实能力强的学生,张亚却用粗细不同的线条去完成习作,简洁明了、干净利落,显示了他的漫画功底深厚。
(二)谈话中发现
学生的个性特点在习作中有所显露,但有时可能不太明晰,这个时候,不妨进行与学生谈话交流,从而得到确认。例如段袁瑞同学刚转入我校并参加美术兴趣小组时,我不太清楚他的特点,于是对他就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在立体表现方面有很好的感觉,并善于用自己感受到的点、线、面去表现细节。一次我与他谈话交流,得知他比较喜欢玩车,爱画各种汽车,很受其他男同学的喜欢,于是我就利用一次写生课叫他到校园停车场给我画一辆汽车,果然画的十分生动,最后,我让他从不同角度、不同造型的汽车写生串联起来,编个故事,创作一副连环画作品,让人耳目一新。我们要明白学生是存在个性差异的,对突出个性的部分学生不可直言批评,更不能视而不见,也不宜放任自流,应通过相互的谈话交流,听取他的心声、扬长避短,正确引导使其个性向正确方面发展。
与学生进行适当的语言交流在个性化辅导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做为我们就要有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的意识,给学生想说、直说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发言,给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与我们进行互动交流,从中就得到个性活动的反馈信息,我们方便及时调整、引导。
二、尊重学生,适时点拨
在小学美术创作的个性化辅导中,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有个性闪光的一面,也有亟需提高的另一面,我们的作用便是尊重学生,做好适时点拨,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对创作题材的点拨
辅导学生创作,首先面临“画什么”的问题。学生年龄毕竟还小,他们的创作刚开始可能是喜欢什么画什么,随意性很大,可并不是画什么都能成为一 副好作品,因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1、放宽创作思路
对于命题作业的创作,我们应尽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多采用欣赏、讨论、体验等方法,唤起学生的回忆,加深孩子的体验,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喜爱的、有特色的、有个性的作品。
2、从草图挖掘
在学生的草图中,往往隐藏着学生的创作想法,我们就要善于挖掘他们的发光点,加以引导成为创作题材。小学生的美术作品有一个共同点,即:内容画的太多,缺乏主题引领,学生们想法太多,画的太乱。导致学生的美术作品带给人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之感。所以,在小学生个性化辅导方面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去画出自己心中的组成元素及事物,可见有范围限制的草图也是小学美术个性化辅导的核心环节。
(二)创作手法点拨
有了主题,接下来,便要面临“如何去绘画”的问题,例如,如何构图、如何造型、如何着色等方法上的问题,最终要创作出“好”的作品,每次作业完 成后我们都要保留学生作品的个性创作,在其基础上可以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会对学生最后要交的作品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
1、构图指导
我们即不宜急于求成去培养学生的构图能力,也不能过高期望学生每次作业中一定会有新颖的作品出现,要尊重学生的生理,心里发展规律。其实小学生已具备少许的构图审美意识,但在作画时,往往把物体画的很小或就偏在一个拐角上,或靠左或靠右,造成构图失去重心,还有的小学生往往注重内容的表达,喜欢从物体的局部开始画画,画到哪里算哪里,以上情形导致构图不完整、失去平衡、松散、小气等现象。当然这是小学生发展的特点,也是小学生的不足。引导小学生做一些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从构图上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个性想法。
2、造型指导
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作个性辅导的两个重要元素,作品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呈现的,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设,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教授中可以根据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直观体验,激发创新意识;也可以在教授中运用电脑、班班通等媒体,展示多种造型表现方法,引导学生去进行作品创作。低年级美术作品造型纯朴、表现大胆,但到了高年级,一部分学生开始变得拘谨、呆板,出现画什么却不像什么的焦虑情绪,逐渐出现“青少年危机”现象,因此在造型上要因年级因人而异,允许小学生采用不同的风格,自信的去创作,必要时提供技法指导和帮助。
3、色彩指导
色彩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美术创作中比较喜欢色彩绚丽,冷暖色悬殊较大的表现作品,这是适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时机告知一点美术作品中对色彩的要求即可。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常用艳丽的颜色搭配去吸引学生的眼球,从中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教育,首先色彩源于生活,美术作品中的颜色也离不开生活,可以让学生多留心观察物体更好的把握生活中的事物色彩。学习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美术学习也不例外,它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因此,美术色彩提取来源于生活,我们应当学会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在整个认知过程中对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事物拥有颜色的确定。在色彩方面,我发现有许多女生对色彩的感觉很好,放手叫她们自己去配色,最后作品的色彩效果非常好。大部分男生在色彩搭配上不够理想,我就及时的与学生沟通,询问他们的想法,修改中保留学生部分的个性色彩,并循着他们的想法做一些大的提示,必要时也可做一些调色示范,逐步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力。
4、媒材指导
小学美术作品中,最常用的材料是铅笔、蜡笔、水彩笔,但仅仅局限于这些工具则使得作品形式比较单一,也影响到学生失去了体验作品媒材多样性、趣味性的机会。在创作辅导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使用更多的工具材料,借此来表达就、自己的想法,获得创作的乐趣,例如不同的绘画纸、吹塑纸、黑卡纸、宣纸、KT板、金银笔、易拉罐、黏土、水粉等,创作出大批新颖的作品,获得美术创作的更大乐趣!
谈到小学美术创作五法八门,成功的路不止一条,而个性化辅导无疑是一条充满精彩的成功之路,这条路也许是曲折的、迂回的、但在我们的关注、发现、尊重与引导下,一路收获满满的。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潜能、使学生在平台上展现出大量有个性、有创意的作品,提高创作能力,不断地认识了自我个性的彰显,对学生今后美术创作起着不可估量的铺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