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故事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6期   作者:崔雨
[导读] 神话故事因奇特的想象与优美的句式,

        崔雨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万科第一小学  550000  
        摘要:神话故事因奇特的想象与优美的句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神话教学时,应借助神话中丰富夸张的故事内容,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词句品读赏析感受神话的魅力,在复述中揣摩每个故事人物形象,使其在神话故事中感受世间的真善美,继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神话故事;教学;小学语文
前言:
        神话故事是世代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也是我国民族文化之根本。自新课改实施以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文章内容展示了丰富的人性美,叙事语言精准生动,为其在阅读中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感受,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文学价值。
一、紧抓故事特点,感受神话神奇
        神话故事题材拥有较为离奇的故事情节,与日常生活叙事存在天壤之别,为学生打开一个充满奇异色彩的神秘王国。为此,教师需在教学中紧抓神话故事特点,让学生拥有想要反复阅读的欲望,使其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奇妙之处。例如在学习《牛郎织女一》一课时,这篇课文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牛郎在童年时期与牛为伴,遭受哥哥嫂子虐待,后在老黄牛指引下与织女姑娘喜结连理的故事,同时课文中还有许多不可思议的神奇事件,如会说人话、预知未来的老黄牛,天上飞下来的仙女等,这神话故事的耐人寻味之处,则是告诉我们只要你勤劳善良,就会有美好的事情等待着你。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时,还可让学生围绕《牛郎织女二》的故事内容寻找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有的同学说:“老黄牛的牛皮真神奇,可以带着牛郎上天。”有的同学说:“王母娘娘的玉簪最厉害,轻轻一划,就能划出波涛汹涌的银河。”在这则神话故事里,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牛郎的哥哥嫂子和王母娘娘都是坏人,但也有同学提出了不同意见,这名同学在看西游记中得知“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王母娘娘要求牛郎织女每年七月初七相见一次,牛郎织女在天上度过一天,地上恰好又是新一年的七月初七,所以他认为王母娘娘是好人,虽然表面很凶,但却让牛郎织女每天都能在天上见面。为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讲解神话故事时,不能将自己的主观认知强加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感悟上,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自我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
二、揣摩人物形象,复述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之所以能够延传千年,经久不衰,是因为故事情节生动、每个人物都有极为鲜明的个性特点。教师需借助文本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通过情景再现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这样既能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又能让学生更加细致的揣摩人物形象,使其在角色扮演中犹如身临其境,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再次以《牛郎织女一》教学为例,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创设牛郎与老牛、牛郎与哥哥嫂子、牛郎与织女、织女与王母娘娘等主题内容。由于该篇课文叙述较为浅显,许多神话故事情节未能进行细致描写,教师让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内容进行编写。在编写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揣摩每个人物的动作、神情、心理等,突出每个人物的形象特点,禁止学生在编写过程中出现与人物形象相背离的情况,随后将每个小组编写好的故事呈现在学生面前。如 A小组以“牛郎与哥哥嫂子”为题,续写哥哥嫂子知道织女是仙女后,便向弟弟牛郎谄媚讨好,想要从弟弟那里骗取织女编织的七彩锦缎,结果被弟弟识破赶走了哥哥嫂子。待各小组角色扮演完成以后,教师还应与学其他小组成员,对表演小组的剧本编写、人员表演等相关内容进行综合评价,从中评选出最佳编剧奖、最佳团体合作奖、最佳演员奖等。该种教学形式既能加深学生对神话故事的理解与记忆,又能丰富学生写作想象能力,使其在故事编写中提高自身写作水平,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读写结合的乐趣,继而展现神话故事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独特魅力。
三、课外拓展延伸,传承民族精神
        阅读实践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感知的主要体现。教师在神话故事教学中应重视课文语言特色,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读鉴赏课文词句,感悟作者用语言塑造的人物形象。例如在学习《普罗米修斯》一课时,由于该篇课文篇幅较长,拥有较强的故事性,教师需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索取,让学生反复咀嚼宙斯派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肝脏那一段,并在鉴赏重点词句感悟英雄人物的伟大之处,使其知道普罗米修斯正是为了人类的幸福生活,才惨遭宙斯的惩罚与折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中国神话故事《钻木取火》与西方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进行对比,通过品读赏析让学生找到这两篇文章等重点词语。“同学们,《钻木取火》与《普罗米修斯》都是讲人类获得火源的故事?你在阅读中发现这两篇故事的不同之处了吗?你认为这两篇课文的重点词语有哪些?为什么?”学生经对比阅读发现,中国神话故事中的《钻木取火》是祖先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与智获取的火种,而《普罗米修斯》中的火种则是天神赐予的。随后教师可借助阅读沙龙形式,对神话教学课外阅读延伸,阅读对比西方神话故事《诺亚方舟》与中国神话故事《大禹治水》,发现西方神话故事中神是一切的主宰,人们只有听从神的旨意,才能获得幸福快乐的生活。而中国神话故事则是通过人民勤劳智慧,闯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以此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在充满神奇色彩的童话故事中传承民族精神,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奠定良好基础。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神话故事教学时,不应将神话阅读停留在表面讲解上,而是依照学生心理认知需求,根据神话故事的教学特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再次编写创新细致揣摩每个人物形象的个性化特点,并在课外阅读拓展中,通过中西方神话故事对比,让学生在神话故事中懂得中华民族精神的由来,进而感受神话故事的独特魅力,使其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沈晓晓.小学语文“中国经典神话故事”教学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1(04):73-74.
[2]孔晶.感悟“神话”之神奇,立足“传统”之传承——小学语文神话文本的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4):192-193.
[3]陆晴晴.小学语文神话类文本阅读教学探究[J].新智慧,2020(15):129+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