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6期   作者:陈婷瑞
[导读]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主要指的是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效果

        陈婷瑞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西场镇中心小学  536129
        [摘要]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主要指的是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效果。本文即是从构建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致、问题提问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转变身份教学,引导学生预习以及小组合作教学,引导自主探究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进行论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所谓有效教学,指的是小学语文老师在开展语文知识教学时,其不仅要注重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准确、有效传输,而且还要注重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吸收效果,即保证小学生的最终知识掌握。从本质而言,与其说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不如说其是一种教学理念的革新,而且这种革新更加注重学生们的主体学习地位,也就更加契合教育的核心。
        一、构建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致
        小学语文老师在开展语文知识有效教学时,其要注重语文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联,即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语文知识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致,而且还能够引导学生感同身受,启发学生体会和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进而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认识。
        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语文老师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观潮’这篇文章,你们有没有在现实生活中观赏过大潮呢?”学生:“有。”/“没有。”老师:“观赏过大潮的同学说一说,你是在哪里观赏的大潮,大潮又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我是在钱塘江观赏的大潮,那里因为地势等原因使得潮水涨得非常高,很有气势,而且还有点吓人。观赏的时候不能离得太近,否则水很有可能会扑过来。”老师:“很好,钱塘江大潮确实如此,老师虽然没有亲眼观赏过钱塘江大潮,但是老师通过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也能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现实场景。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钱塘江大潮具体是个什么样子?”学生:“想。”老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观潮’这篇文章的学习。”
        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学习
        知识不是通过耳朵听就能够掌握的,而是需要通过自己大脑的主动思考才能进行有效吸收。当前的诸多语文老师在开展语文知识教学时,总是要将课文当中的知识全部告诉学生,唯恐存在遗漏。其实这种教学方式是存在很大问题的,教学老师仅是完成了知识的传输,而没有完成知识的教学,因为学生没有经过任何的思考,其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相当有限的。所以,教学老师在开展小学语文知识教学时,要格外重视对小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学老师就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老师:“同学们,周瑜让诸葛亮十天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为什么还要答应?”学生:“因为诸葛亮胸有成竹。”老师:“仅仅是因为如此吗?你再胸有成竹,就一定能够实现吗?”学生:“因为周瑜没有给诸葛亮拒绝的机会。”老师:“这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周瑜说军情紧急,希望不要推辞。虽然话说得很委婉,但是已经将诸葛亮拒绝的话语堵住了。”老师:“还可以从哪看出来?”学生:“当诸葛亮答应之后,周瑜立刻要求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这样诸葛亮就再也没有反悔的可能了。”老师:“没错,那么这种情况下,周瑜会不会产生疑惑?”学生:“会。他不敢相信诸葛亮为什么答应得这么快。”老师:“所以怎么样?”学生:“所以他派鲁肃前去探查,看看诸葛亮究竟要怎么造箭。

”教学老师继续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
        三、转变身份教学,引导学生预习
        所谓转变身份教学,指的是语文老师在开展知识教学时,其不再仅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而是要将学生请上讲台,请其为其他学生进行讲学,而老师自己则坐在台下进行倾听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就是一种学生和老师之间身份的互换,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进行教学,而老师则扮演学生的角色进行学习,这样既能够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这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例如,在教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之前,语文老师就可以提前一天告知学生:“同学们,明天我们学习‘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但是老师不再按照以往的‘我讲你听’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是通过‘你讲我听’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明天由你们来当老师,而老师则来做学生,咱们身份进行互换教学。这对于你们来讲可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老师相信你们能够讲好明天的课程。”接下来语文老师可以将该篇文章的教学重点进行说明,以引导学生明确预习方向。在次日的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需要随机抽选学生进行上台教学,而自身则坐在台下对学生们的讲学知识、讲学水平、反应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点评。但是,这种点评不宜穿插在学生讲学过程中,而是在学生讲学完毕之后,因为穿插其中很有可能会打断学生思路,不利于其后续讲学工作的开展。然而,语文老师可以允许其他学生分别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以促进学生之间能够展开充分而深入地沟通与交流,以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收效果。此外,语文老师不能将整篇文章交给一名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既不公平,又无法全面提升班级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此,语文老师可以将教学知识进行分解,以安排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身份转换教学的过程中来,全面提升学生们的知识学习能力。
        四、小组合作教学,引导自主探究
        所谓小组合作教学,指的是小学语文老师在开展语文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的方式开展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和提升学生们的自主知识探究能力,而且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之间展开充分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以帮助学生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但是,语文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其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否则不利于学生之间展开全面交流。此处依旧以“蝙蝠和雷达”一课的教学为例,语文老师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蝙蝠和雷达’一课,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蝙蝠和雷达之间会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这篇文章又可能会讲述什么样的知识内容呢?”在抛出具体的学习问题之后,语文老师便可以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安排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可以进行巡场监听,以了解学生们的探究思路。在学生谈论结束之后,语文老师再对学生们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且根据学生们的探究结果为蓝本进行继续深入解读,以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其不仅需要小学语文老师率先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角度出发,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学会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知识教学,比如构建生活情境、问题提问教学、转变教学身份以及小组合作教学等,既要从知识学习的角度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同时又要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进而保证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2]谢小丽.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39-40.
        [2]牟传慧,牟刚,谢群,林王民.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J].赤子(上中旬),2017(02):275.
        [3]李春莲,喻红,邓淑梅,范桂莉,倪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C],2017:683-6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