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辉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第四中学,716000
摘要: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不只是培养辨析和思考能力,还是对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让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以老师要改变教学方式,语文课堂上要充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近些年来,我国新课标改革持续发展,高中时期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思辨能力的发展,慢慢引起了社会大众以及老师的重点关注。在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阻挡下,现在我们国家还是会有许多学生总体的思辨能力水平较低。本篇文章就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思辨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与探究,为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一、打牢思辨基础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关注对话题的预设,要引领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使学生能够真正走进课文并能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与作者进行内心交流,掌握语文知识的精华。若老师不能进行预设,就无法引领学生掌握课堂中所学习的语文知识,并培养思辨能力。所以,老师要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锻炼学生思辨能力。
二、思辨能力出现的问题
(一)没有问题
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要通过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提出问题。而现在一些学生不能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集中注意力,并且在课后复习中也不能够和课堂上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结合,导致学生在思辨能力建造中,没有问题去问的不良现象。
(二)切入点肤浅
现在我们国家大部分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提出的问题都比较肤浅,给语文学科思辨能力的发展,造成了一系列的不良效果。
(三)不提出问题
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虽然在理解知识时产生了一些问题,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如害怕或疑虑,使得自己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对他们的思辨能力的发展影响很大。
三、培养思辨能力的方法
(一)敢于质疑
思维具有独特性与敏捷性,思维能力可以衡量学生的水平标准。高中生年龄逐渐变大,思维方面也会有一定的进展,并且能够有自己的思考方式。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做好充分准备,能够真正的把语文知识学习透彻,从而在教学中把知识准确传达给学生,并引领学生进行学习。老师要多多鼓励学生对不会的地方勇敢提出质疑,尤其是预习时,无论是文章的词句还是习题,只要是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都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吸引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可以更好的深层次的分析文章。
正式上课的时候说出自己的问题与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老师引领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在这个过程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勇敢做出质疑并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积极主动型,提高思辨能力。
(二)引领点拨
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学生在每一件事物中都会产生自己内心的想法,但是有些观点还不够成熟,逻辑思维还是需要更多的锻炼,所以老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方式技巧,来提高学生思维方面的能力。老师要做好学生的领路人,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老师要掌握好分寸,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语文课程中要求,要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老师要当好学生的引导者,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加入到教学中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开拓学生思辨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己思考,独立学习的方式方法,老师对学生的指引,让学生提高并且掌握自主学习能力,深入到文章中,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文章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还可以提升学习效率。因为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不断引导学生,所以老师的思维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第一,老师要根据课本来讲授知识,因为一定要掌握好基础知识,之后才能够更深入的去学习,若没有弄懂课本知识就不能发散思维。第二,做一些练习题的时候,不能在文章中找到答案就觉得完成任务了,要理解文章内容所表达的真实情感,不是简单地回答问题。老师不能用单一的方式一味地去学习,要综合考量多种方式,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
(三)与课外结合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阅读的内容不能只仅限于课本知识,更应该多阅读课外书。课外阅读不只能补充课堂内的不足,还能让学生的精神得到丰富,增加学生信息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到好的学习方法。课外知识丰富多元,当学生能够掌握这种阅读技能并积累知识,就能逐渐认识真理,理解生活的内涵,进而提高认识能力和思辨,这样的阅读便有了价值,学生能够丰富基本知识,激发潜力。
老师需要给学生制定一些适合的阅读计划,学生可以有目的性并且有计划的去参与课外阅读活动。老师必须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开展活动,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要注意阅读文章的方式,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要运用不同的方法阅读。阅读分精读与略读两种,二者的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行阅读。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为每位学生选出适合的书籍。首先,先选择一些与课本内容紧密联系的书籍或者辅助教材,让学生对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有所巩固,并由此扩大知识量,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时,还能够掌握其他更多的课外知识。其次,老师要要求学生不仅要大量阅读中国名著,还要扩大外国名著的阅读量。
结束语:就现阶段而言,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思辨能力。培养思辨能力符合新课改要求,更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老师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时候,要做好准备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话题的预设,引领学生进行分析与探究,其次要让学生勇于质疑,不断培养学生质疑方面的能力,最后要不断进行课外阅读,经常引领学生进行课内与课外结合相阅读,让学生感受文化的精髓,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做好学生的领路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郭丽娟,荆春艳,胡玉红,张薷心.初中语文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0(28):24.
[2]李德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03):35.
[3]刘运贵.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J].广西教育,2017(4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