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珍
广西河池市凤山县平乐瑶族乡寅亭村羊角小学 547609
【摘要】语文的育人功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教师便因此而肩负着利用语文的综合性育人功能为国家和社会塑造高素质人才的使命,而这一切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犹如浇灌花草一样的漫长的培育过程。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的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思想与情感形成的重要作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如何掌握合理恰当的评价机制,使得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民主、生动,更能够凸出语文学科的育人意义,便是我们今天必须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策略
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从而有效指导学生进行长久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要充分注重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将学生多方面的学习潜能进行发现和发展,功对学生发展中的具体需求进行最大程度的了解。从而让学生能够较好地认识自己,建立起相应的自信,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原有发展水平上更近一层。从中可以看出要想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健康发展,就要进行良好的发展评价。
传统语文教学进行评价的时候总是运用静态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进步,无法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在新课程理念中展示出来的发展性评价,就是运用发展的评价观点,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性综合性评价,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相应的评价,对所有学生的发展进行充分的关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发展性评价与个性评价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认知和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的,对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价值观和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是没有进行的。小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阶段,思维较为活跃,对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总是带着自己独特的情感进行。如果教师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的时候总是采用常规的、单一的评价方式,会不同程度打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从而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发展性评价机制,最大程度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将个性评价和常规评价充分结合起来,构建评价模式的多样化。通过这种复合式的评价机制,从而让评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和学习技能,而是将评价扩展到学生的价值观、情感和学习太多等诸多方面,可以让那个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发展,最终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针对小女孩的经历,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对于同样的问题,会从自己角度出发展示出不同的回答,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回答进行充分的肯定和引导,从而培养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有效结合,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动态,找出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相应的改进。当学生的良好学习发展被教师或者其他同学得知之后,会形成相应的反馈传递给学习者,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自主性集体评价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传统评价过程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是根据教师的评价生成。而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的发展性评价是让教师退出评价的范围,让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评价。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是学生自评,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通过充分的引导和激励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从而扩展评价空间,将学生的学习潜能较好地开发出来。
比如,学习了《丑小鸭》这篇课文的时候,对于当中的主人公丑小鸭的人物形象分析,有的学生认为丑小鸭被人欺负因为它长得丑并不奇怪。有的学生认为丑小鸭并不丑,只是作为天鹅幼崽再鸭群中长的不一样。有的学生对这两种说法进行了相应的评价,认为这种分析是不够全面的,,综合两种评价方法,从而通过互动性评价机制获得完整的答案。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如此进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对于具体的文本内容进行共同性学习,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对于具体的学习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解决。小组内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解决之后,其他小组进行相应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于小组之间的思想形成相互的碰撞,从而将问题进行创新性解决。只有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互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从而养成独立思考、创新思考的良好习惯,促进自己学习能力的长足发展。
三、争取学生认同,推动发展性评价实效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发展性评价的功效完全展示出来,主要是让学生对这样的评价模式进行充分的认同。不管是采用什么样的标准进行评价,都要让学生对这样的评级产生支持的良好心态,并且从内心深处觉得这样的评价机制是非常有效的。当学生对相应的评价内容认可之后,就会积极配合教师实施这种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来适应这种评价,从而产生良好有效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发展性评价的实效性。
比如,在学习了五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的《田忌赛马》、《晏子使楚》、《赤壁之战》这几篇文章之后,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是:“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作相应的作文来对“千古风流人物”进行充分的评价。当作文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从而确定学生互批作文的标准。具体可以从作文的字、词、句、段、章这些要素进行,也可以细化到眉批、总批等要求,甚至可以进行条理和格式等方面的问题。当相应的评价标准制定出来之后,学生会遵守这样的评价标准对同学的作文进行评价。当学生认同了这样的评价标准之后,也会反思自己的作文。通过这样的互批互评形式,不仅将作文写作各方的要求进行了充分的渗透,同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总之,语文学科有着较强的人文性,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发展性评价,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要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注重,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以人为本,从而充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远增;教育评价方法认识与教育评价实践建议[J];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09期。
[2]欧晖. 在"发展"中前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应用[J]. 课外语文, 2017(5).
[3]李颖. 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J]. 课外阅读:中旬, 2013, 000(002):P.353-353.
[4]谢翠英.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评价语言的魅力[J]. 赤子, 2019, 000(0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