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测试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6期   作者:李影
[导读] 在全国推进语文大阅读的热潮中,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李影
        安徽省亳州市丹华小学
        摘要:在全国推进语文大阅读的热潮中,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阅读能力是今后学习和生活成败的关键。小学阶段课内阅读教学与阅读测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测试题的命题质量直接影响到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阅读测试题的优化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阅读测试题  命题  优化  阅读能力
        一、阅读测试题命题的分析
        长期以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及水平测试缺乏实证性的研究,使小学阶段阅读测试命题随意性大,缺少科学的命题规则。课内阅读的命题一般是“1. 按原文填空。2. 找近义词(或反义词)。3. 找比喻句(或排比句、拟人句、中心句)。4. 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5. 说说你对某句话的理解”等等。这些测试题考察的阅读能力是“题1考查的是记忆力(背诵或默写);题2是简单的词句理解(严格地说不是阅读能力,因为某词的“近义词或反义词”离开此情境材料也基本一样);题3是检索能力(或简单的理解区分能力);题4是概括能力;题5是理解力(或解释说明、或分析、读出言外之意)。”虽然后两题考查的是阅读能力,但是,由于情境材料是课文(或片段),这些题都在课堂上训练过,因此,这些貌似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其实都是在考查记忆力。用学生熟悉的课文作为试题情境材料,不论什么样的考题都会“异化”为记忆力,后果则是课堂教学教师死教书、学生死背书。
        而“课外阅读”的命题,貌似也是这么几道:“1. 将括号中不正确的字(或拼音)划去”(或某一个字,要求学生“查字典”,但又不让学生查字典,只让填空);2~5 题基本与“课内阅读”一样。这些题,“1”考的是识字能力,其他与“课内阅读”差不多。但是,一方面,由于情境材料是随机从题库或是随意拷贝来的,另一方面,由于题目粗糙陈旧,“阅读能力”的考查效果大打折扣。总之,这样的“课外阅读”也难以考出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从当前许多阅读试题内容看,看似考查的面较宽,题型虽丰富,但尚未能完全围绕“阅读能力”这个核心来设计命题。这或许是现时阅读测试题最大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命题者命题全凭经验、凭感觉,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对阅读理解题目编制技术缺乏必要的认识。
        二、阅读测试题命题的依据
        那么,究竟什么是阅读能力?有没有可以清晰把握的要素?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PISA考试中评价阅读能力的方法很有鉴赏价值。PISA考试是“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 的简称。是由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与各国共同开发的,是一项针对9 ——15岁在校生的国际性学生学习质量比较研究项目。PISA考试中的阅读试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获取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包括形式与内容)。


        “获取信息” 是依据文本信息进行逻辑上的理解,包括字面信息的理解和隐含信息的理解。例如:《手术成功了》的第3题,“……,我既希望着又担心着。这句话中我希望什么?担心什么?”文本中没有现成的答案,答题时可以根据文本内容提取这些信息回答。
        “形成解释”是整合并加工文本信息,结合自己的既有知识经验来建构意义。例如:《手术成功了》的第6题,“作者给鸡做手术为什么会取得成功?”答题时需要学生自己提取文本中有关的信息,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加工然后作回答。
        “反思与评价”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对文本中表达的观点进行反思性的批判和评价。例如:《苏珊的帽子》的最后一题:本文文题是《苏珊的帽子》,而文中并没有对苏珊的帽子进行描写,你认为这个题目好不好?请说出理由。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反思,然后对这个题目进行评价。
        三、阅读测试题命题的优化方向
        根据国际通行的阅读评价方式,结合对阅读教学研究,笔者认为,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从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是归纳、总结的能力。此项是考查学生把握和概括阅读材料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主要情感的能力。一般题型有: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等等。
        其次是感知能力。本项考查学生在一定语境中对字、词、句含义的理解与把握。题型一般有:写近义词或反义词、选词填空、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等等。
        接下来是提取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从阅读材料中获取处理主要信息的能力。有些文章中有现成的答案,通过阅读可以直接从文中提取,有的则需要通过对文本的理解,经过整合加工,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来建构意义。
        还有推断、想象的能力。大部分阅读材料中,会有留白、补白。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想象阅读材料中省略的内容,这是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
        最后是反思评价能力。这是阅读思考的扩展外延,其要求学生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对文本中所表达的观点进行反思性的批判和评价,能正确、清楚、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包括创新思维及对文学作品的鉴赏等等。
        在“得阅读者,得天下”大语文阅读教学趋势下,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测试题的命题问题的这点思考,是很浅显的,但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因为分析出了命题意图,不论是自己命题测试,还是分析试卷,都可以让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PISA的阅读能”框架
        2.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刘晓爱.偏袒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0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