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燕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育才学校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就目前来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日益推进,在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科学改进,如此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明显提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不足是较为普遍的问题,这必然影响他们的文学习的整体质量,其严重性可见一斑。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提高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进行了针对性分析与研究,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提升;措施
作为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重视语文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制定并落实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阅读水平的提升,如此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挖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并且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促进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
1.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一般说来,小学生不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因而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长此以往,他们会对阅读提不起兴趣,并且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过于强调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与教授,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重视,久而久之,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会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其学习兴趣的降低。部分教师即便是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围绕考试对于语文阅读的考试范围与方式进行和开展,进而实施针对性较强的专项训练,如此必然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与标准。
1.2学生阅读指导不科学
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首先要求教师以科学指导作为基础要素。比如,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指导,引导其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入手,然后对作者的生平情况及思想思维方式进行充分了解,如此才能使其更加全面地了解文章,促进其阅读兴趣的有效提升。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方面不能对学生严格要求,其标准较低,使得多数学生在阅读能力的提升上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同时还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负担与压力,进而影响其阅读兴趣的培养。
1.3缺乏个性化阅读形式
现阶段,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没有相对宽裕的自主阅读时间,而大部分教师仍然以大面积灌输的教学方式为主,因而导致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要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如此,学生对阅读技巧的提升与阅读习惯的培养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其学习质量也必然得不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目前还存在部分教师在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上过分重视,进而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重视有所忽视,如此也导致了学生主动阅读的能动性大幅度下降,对其整体的语文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技巧
2.1挖掘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是兴趣,要想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首先要做的就是促使学生对阅读提高兴趣,如此可以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鉴于此,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时刻谨记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要把握住机会,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与表现力,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助力。
实际来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较多,包括巧设问题、创设情境、课堂活动、运用多媒体手段等。例如,在《丑小鸭》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情景动画,将丑小鸭开始的“丑”与变成天鹅之后的“美”充分展现出来,当学生看到栩栩如生的动画时,其阅读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会主动学习课文内容。
2.2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默读与强朗读不仅可以促使小学生进行有感情阅读,同时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语感及感悟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默读与朗读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在读文章的同时进行思考。其次,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正确传授和科学指导,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做到多读少讲,尽可能将时间留给学生阅读,并通过朗读实践,逐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务必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提升,敢于放手,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与时间,无论是默读还是朗读,均要求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知识与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内容的同时,不断锻炼、巩固自身的阅读能力。
2.3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基于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指导学生充分地读,另一方面还需要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进行感受与思考,以此熏陶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启迪,丰富其情感世界,并从阅读中获得乐趣与享受。对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质疑,同时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我感受和见解。例如,在《闰土》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关于少年闰土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与解决。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升,并且其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强调多角度阅读,并鼓励学生重视自我阅读体现与情感表达,从而在阅读中受到熏陶,提升自我阅读能力。
2.4引导学生形成阅读习惯
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课文中不乏名篇名段,因而,每篇课文都具备较为独特的内涵与风格,特别是课文中较为精彩的段落和句子,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熟记,将其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进而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灵活运用。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精彩语句进行积累,并借助朗读、摘抄、背诵等形式,熟练掌握经典片段。对于语文阅读学习来说,积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实现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师需要有效运用积累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积累,小学生就可以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作者造句、措辞、情节安排等所要表达的内容与含义,从而其阅读理解能力必然得到有效的提升。此外,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之前,将文章的写作背景、主体线索、创作思路等进行概述,并依据相关问题进行阅读,从而可以达到理解透彻、记忆深刻的目的,这也是一种好的阅读习惯。
结论:总而言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与锻炼,以实际教学情况为基础,在阅读兴趣、阅读方法、情感体验、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计划与改进,围绕素质教育,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积极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使其深切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使其在语文阅读的学习中健全人格,丰富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赵敏.读写结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文理导航(上旬),2021(04):30+38.
[2]王燕霞.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良性互动指导模式构建途径[J].考试周刊,2021(24):29-30.
[3]白玉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家长,2021(09):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