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德育教育和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融合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6期   作者: 姚亚丽
[导读] 随着时代的持续进步以及社会的飞速发展,青少年的犯罪率也在持续提高

        姚亚丽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依龙镇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持续进步以及社会的飞速发展,青少年的犯罪率也在持续提高,为了能够有效减少此种状况的出现,诸多社会当中的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开始呼吁对小学时期的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使得小学生在对课程知识进行学习的同时养成十分优异的道德品质,如此一来才能够成为一个优异的人才。于是许多的小学语文老师将德育教育渗入到了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课堂当中,但是并没有取得相对较为优异的效果。因此本篇文章就结合笔者多年以来的教育教学经验,简单的探讨一下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当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提出一些实质性的教学策略或是建议,希望可以为有关教育教学工作人员提供一些理论性的借鉴以及参考。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有效融合;探究
        引言:现时代社会十分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育,要求在学校当中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培育,使得小学生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德”在这五项美德当中排在首要的位置,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对小学生道德品质进行培育的重要性。虽然小学时期的“思想品德”教学课程已经更名成为“道德与法治”,但是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育并不是在短期之内就可以完成的,小学语文老师应当将德育教育渗入到每一节课堂当中,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的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语文老师需要持续的进行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课程教学水准,将德育教育与语文课程的教学更为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使得小学生在对语文课程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养成优异的品质。
        一、小学语文老师需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小学时期的学生每天有8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学校当中度过,除了学生家长以及自己周围的同学,小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而语文教学课程作为课时最多的课程之一,与小学生接触的时间更长,因此小学语文老师需要更为严格的要求自身。不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需要展现给小学生最为优异的一面,如此一来不仅仅可以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可以起到一个榜样的重要作用。并且如此一来还能够使得小学生从多个方面了解小学语文老师,使得小学生转变对老师的传统刻板印象,进一步改善小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比方说,在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授的过程当中,笔者从班级当中挑选小学生,要求其对这首诗进行大声的朗读[1]。但是在要求小学生进行朗读的过程当中笔者发现,小学生进行朗读的声音都非常的小,并且有些小学生站没站相,于是笔者及时叫停了进行朗读的小学生,要求小学生观看笔者是怎样进行朗读的。于是笔者站起身子,有感情的对这首诗进行了大声的朗读,然后笔者在要求小学生进行朗读,发现班级当中的小学生改变了非常多。笔者通过给小学生起一个表率,使得小学生从笔者的身上学习到了一些较为优异的道德品质,为小学生今后的成长奠定极为坚实的基础。


        二、可以在教学课堂当中引入德育故事
小学时期的学生相对较为贪玩,无法将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这就对小学生进行学习的效率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也十分不利于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因此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应用一些课程教学手段来进一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进行学习的兴趣,使得小学生始终保持精神极度集中,如此一来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故事教学法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充分结合课程教学知识来为小学生讲解一些德育故事,使得小学生通过德育故事来对优异的道德品质进行学习,并对一些有关的语文课程知识进行学习,进而养成优异的道德习惯[2]。
比方说,在对《七律·长征》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授的过程当中,笔者为小学生讲解了红军从江西瑞江撤离以后的故事,大部分的小学生都不相信红军能够经过长途跋涉,成功会师。然后笔者就为班级当中的小学生讲解了一则故事,笔者所讲解的是十分经典的“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笔者将红军的智慧讲给了班级当中的小学生听,使得小学生充分感受长征不容易,也使得小学生通过故事来对红军不畏艰难以及不怕吃苦的精神进行学习。笔者通过给小学生讲解这一则德育故事,不仅充分吸引了小学生进行学习的兴趣,还从中表现出一种十分高尚的道德品质,让小学生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三、开展实际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
虽然学校的教学环境得到了极大程度的优化,老师的课程教学水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还是有部分小学语文老师依旧沿用以往较为老旧的课程教学理念以及课程教学方式开展课程教学活动,这样的课程教学形式已经难以充分满足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小学语文老师需要试着对理论式的课程教学形式作出改变,使得小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也可以使得小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培育优异的行为习惯,进而培育道德品质[3]。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在教学课堂当中组织开展一些教学活动,也可以带领小学生走出教学课堂,使得小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对自身的道德品质进行锻炼。
        结语:
总而言之,在语文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小学生养成了优异的道德品质,才能够健康的成长,进而成为一名全面型的优秀人才。小学语文老师需要以身作则,成为小学生眼中的优秀榜样,才能够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对小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培育;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在教学课堂当中引进德育故事,进一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小学生在对语文课程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养成优异的行为习惯;小学语文老师也不可以仅对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应当对课程教学形式进行进一步的转变,使得小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养成优异的行为习惯,如此一来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小学生在学校当中进行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需要学会怎样做人。
        参考文献:
[1]王宗楚.对小学语文教材德育内容的反思——以《语文教学论》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15(06):31-33.
[2]乔芳菲.新形势下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德育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2):41-42.
[3]林孝勤.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小学语文教材中德育因素的体现方式初探[J].亚太教育,2015(32):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