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萍
湖北省监利市实验小学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出台,阅读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健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小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广大教育教学专家的重视,小学生可以通过语文阅读的学习提高审美、扩宽视野,并且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吸取作者的生活经验,弥补小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经验不足的缺陷,对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小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关键词:解析语文要素;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人才的要求由原来的单纯看技术,逐渐发展到了素质与技术并重的阶段。小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加以培养非常有必要。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虽然目前小学语文教育方式已经得到了很大完善,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教师虽然适应了多媒体教学方法,但在教学方式上却没有全面转变,还延续着以往的填鸭式讲课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依然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来对学生进行指导,不能够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另外对于语文学习目标的认知也有一定的偏差,很多语文教材多以识字识词为主要内容,对整个文章中的中心思想不够重视。但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道德素养,目前教师所遵循的教学目标并不能与人才培养的规范相适应。因此要在现有基础上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优化,使其更符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优化阅读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抽象思维发展不完善,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再加上生活阅历的限制,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靠教师口头的讲述无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引发学生的共鸣。而多媒体具有直观性、交互性、感染力强等特点,能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变成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促使学生自主地从图片和视频中获取文本信息,较好地理解了教学内容,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但由于学生对海洋知识和海底世界知之甚少,因此,课前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海底生物的有关知识并让他们自主探索交流,在课上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海底世界的图片,使学生在感官上获得整体感知,再通过flash播放海底世界的动画展示海底世界的神奇,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强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起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此外,利用多媒体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读懂课文,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直观地感知西沙群岛的富饶,并很好地抓住“岛屿”“山崖”“珊瑚”“峡谷”等关键词,体会到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师通过分层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技巧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教育观念不同,家长的语文素养不同,传统阅读教学都采用一刀切,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也无法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提升。因此,教师采用分层教学势在必行,通过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开展阅读教学和训练,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活动中来。首先,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兴趣和知识能力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其次,教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阅读任务进行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培养学生对阅读课程学习的自信心;最后,教师应该科学的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有强烈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传授学生《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就题目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分析,并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层次的任务,比如,语文阅读知识基础稍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句式、生字做到一定的背诵拼写,使这类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语文学习能力较为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让这类学生尝试进行对文章的有效理解,并且还要对文章进行仿写提高阅读的学习技巧;对于阅读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这类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能力扩展,来提高学生的眼界,使得学生能够突破自我。
(三)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足,不仅不能学习到基础知识,还会降低学生的阅读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营造问题情境。如教师可以实际教学内容为基础,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阅读。值得注意的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指导学生改正,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久而久之,不仅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质量。
如在教学《司马光》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问题:“这个故事中,司马光做了什么事情,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通过提问,教师可以营造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一边阅读一边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通过阅读更好地解决问题,还可以有效提高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强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解析[J].新课程,2020(43):68.
[2]王荣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解析[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3]李昱.解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