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媛娜
武冈市思源实验学校 湖南 邵阳 422400
摘要:作为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语文成绩,在塑造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诗歌的诵读与鉴赏,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有效提升,有利于其素质的全面发展与高尚情操的健康形成。对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诗歌诵读与鉴赏的教学,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改进诗歌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性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诵读与鉴赏
对于初中语文诗歌的诵读与鉴赏来说,诵读并非是机械地将文字转变为声音,而是在朗读中还原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也并非只是欣赏,而是通过学习诗歌,对其内涵、作者情感、写作手法等进行鉴别与赏析,从而学到诗歌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重视诗歌诵读与鉴赏的教授,使学生在诵读与鉴赏诗歌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感悟、分析、总结等能力,充分感受并体验中国文化的艺术之美。
一、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现实状况
初中诗歌教学一直重视深受师生重视,作为一线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观察和实践研究,发现现在的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存在一些困境,不利于学生诗歌诵读和赏析能力的提高。例如,很多教师未能从诗词教学的一般接受规律入手,不能够重视朗读感知教学,普遍以讲代读。对于古典诗词来说,很多学生尽管平时学习过程读过一定的文言文,掌握了一定的文言词汇和句式,有一定的文言基础,但是,当读到古诗词时就不能很好地应用到诗歌阅读之中,在诵读与鉴赏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限制,尤其是理解诗歌意思,读出诗歌意境和画面特征时不能很好地再现画面,不能很好地借助词语理解古诗词主题情感。学生在学习诗歌时一般都是停留在对诗歌的背诵和翻译上,背诵只停留在表层的记忆和字面的翻译,不能够真正读懂诗歌的内容,更谈不上真正对诗歌的感悟和赏析上。例如,学生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每一个学生都会背诵,诗句语言通俗易懂,学生通常也都能翻译,但是,问到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作者怎样的情趣和志向时,学生一般都说不出来。说明学生一般都是停留在记忆诗歌,记忆教师提供的文字赏析表层,不能够真正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歌中作者昂扬向上的追求,不能真正从诗句中感知出来,即便是诵读,诗歌的情趣和意蕴也难以被表达出来。
二、初中语文诗歌诵读与鉴赏的相关问题
2.1忽视诵读与鉴赏的重要性
受应试教育的遗留影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不能对诗歌诵读与鉴赏的教学提起足够重视,对于诗歌的教学,也仅仅依据考试的范围与重点进行教授,对于考试范围之外的诗歌学习,更加是忽视。在诗歌方面的教学中,教师大多是对诗歌的主旨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考试题目进行剖析,将诗歌的诵读与鉴赏作为次要任务,或者是交给学生课后自觉完成,如此必然影响学生诵读和鉴赏诗歌的积极性。
2.2教师缺乏对学生朗读和鉴赏方面的指导
诗歌属于一种特殊的音乐,没有感情充沛的朗读和深入其中的鉴赏,难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难以产生思想上的共鸣。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对诗歌的学习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是难以达到要求和效果的。而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诗歌朗读和鉴赏方面,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必然限制学生诵读和鉴赏诗歌的质量与效果。
2.3学生对诗歌诵读与鉴赏提不起兴趣
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初中学生难以对诗歌提起足够的兴趣,在诵读与鉴赏方面流于形式,而是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置于考试范围上,加之教师的引导不够,必然导致学生难以体会到诗歌的魅力,最终在诵读和鉴赏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上比较缺乏,不利于其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成长。
三、提升初中语文诗歌诵读与鉴赏教学质量的几点方法
3.1提高对诗歌诵读与鉴赏教学的重视程度
朗读教学和学生的成绩没有直接关系,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思维下,自然减轻了朗读教学的分量。教师要接受新课改中提出的新要求、新理念,减少对诗歌的解析时间,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现代诗歌朗读和鉴赏教学课堂。同时,教师不能只认识到朗读与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不能只让学生自由阅读和鉴赏,教师要通过自身朗读和鉴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将诵读与鉴赏结合其他教学环节
朗读,可以让学生和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鉴赏可以使学生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将诗歌的朗读、鉴赏和其他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这可以有效提升诵读与鉴赏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可以将“读”当作教学主线,同时指导学生进行理解、扩展、领悟和感受。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带着任务去鉴赏,比如在学到《天上的街市》这篇现代诗歌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第一遍读的时候,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什么画面?如何用散文的语言来讲述诗歌的内容?作者在诗歌中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如此可以提升学生诵读与鉴赏诗歌的能力。
3.3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对于初中语文诗歌诵读与鉴赏的教学极为重要,主要包括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运用多媒体技术两方面。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而诗歌属于艺术,因此,初中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会感到诗歌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导致学生难以展开生动的想象,进而难以开展有感情的诵读和深层次的鉴赏。因此,教师需要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进行诗歌教学,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来感受诗歌的语言。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等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视听感受,借助音乐、图片等来增强学生在视听方面的体验,让朗读课堂充满趣味。通过音乐播放将学生带入到诗歌的意境中,指导学生跟随着音频进行诗歌的诵读,并通过观看相关图片和视频,对诗歌的意境、作者情感、写作手法等进行全面鉴赏,诗歌和多模态的有效结合往往创造到完美的效果,增加学生诵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动性。
3.4教师通过诗歌诵读与鉴赏感染学生
示范朗读和鉴赏可以对学生的一种有效指导,教师要掌握好诗歌的韵律和情感状态,学生在良好的示范下可以更快速地领会作者的情感。比如教师在讲解《乡愁》 这首现代诗歌时,可以首先让学生一起朗读,让学生知道这是表达乡愁的诗歌,然后教师可以播放提前准备好的纯音乐《思乡曲》开始范读,所有的学生都被这浓浓的思想感情感染了。学生在充满韵律和感情的朗读中,沉浸到了作者的忧郁意境中,进而展开鉴赏,丰富的情感并不仅仅通过语气表现出来,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感情色彩也得到了充分体验,使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性的欣赏。
结论: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诗歌的教学,引导学生在诗歌朗诵中用心灵体会诗歌的音韵与情感美,在鉴赏中学到更多的诗歌知识与技巧,最终潜移默化地培养其文化素养。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朗读和鉴赏教学方法,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提升诗歌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显.浅谈初中语文诗词教学[J].家长,2021(07):103-104.
[2]徐小红.西湖比西子,浓淡总相宜——浅析比较阅读在初中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1(09):55-56.
[3]李莉.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美育渗透[J].文学教育(上),2021(0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