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渗透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6期   作者:王燕
[导读] 文化指的是人类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物质财富总和

        王燕
        石家庄第六中学  河北石家庄  050051
        摘要:文化指的是人类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物质财富总和,而人们所谈的文化也是精神财富的积累,传统文化指的是历史精神文化。中国的历史文化主要是以儒家文化为主,融合了儒家的优秀精髓以及各项精神财富。文化在古代是关于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重要观点。在新时期,党中央以及国务院十分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所以笔者认为应当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综合素养,进一步促进我国文化走向世界。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一、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总是感到迷茫和被动,难以深刻地理解和吸收语文传统文化,若长此以往学生则会产生厌倦心理,逐步对传统文化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想在实践教学当中通过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师就要在实践教学当中对自己严格要求,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教学素养,通过进行教学的控制和引导,使传统文化思想深入到教学目标当中,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优秀传统文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经典的文化,也出现很多文化大家与优秀作品。在当前社会发展新时期,应该对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继承和发扬。而初中生就是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主体,其肩负着社会发展的重任,应该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就需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进来,对课堂教学活动展开有效的创新构建。单纯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入可以起到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入,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内容,让课堂教学内容从书本向外拓展,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学生就能接触到更多知识,从而在语文知识积累和素养形成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入,可以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吸引学生有效参与进来展开学习。从语文课堂教学来讲,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参与性,也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跟随教师教学进度展开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具有趣味性的实践性活动,比如对联、灯谜、酒令这些,在课堂上引入这些元素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起来。
        第三,能够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改革。从目前实际来讲,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对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理念予以落实,基于课程改革的根本需求,重构语文课堂教学。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越性,从而形成文化认同,这就能够助推学生核心素养水平不断提升。
    三、初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策略
        (一)以培养兴趣为主,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很多学生畏惧文言文,教师可以通过渗透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意识,强化学生在文言文学习当中的思考能力。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爬山,当学生看到山上的碑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讲解碑文上的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所记人物或是事件进行活灵活现的描述,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获取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此,学生很容易在实践教学当中强化自身的探究意识,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深入挖掘教材当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朱自清先生有云:“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课堂上,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重视深挖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生平经历,让他们做到知人论世,由作者的精彩人生探索出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其精神层面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此外,面对铭、说、书信、表、序等不同文体,要抓住文体特点,向学生灌输文体文化,以文体鉴赏方式丰富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同时,要抓住教材中注释、插图等内容,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解读教材中的文化,理解文化内涵。
   (三)结合区域文化进行渗透
        教师可以结合地方文化特点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将语文课堂划分为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内外的教学划分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堂上的引导,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某个区域的传统文化的理解。学生在讲解的过程当中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够增强其他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教师也可以在实践教学中结合红色文化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渗透,使初中学生具备传统文化学习的素养。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去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去华北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革命先烈。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红色文化素养,逐渐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青少年。
   (四)运用多元评价
    科学恰当的评价可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结果。课堂上,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通过多元评价考察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掌握。评价活动中,可引入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两种评价方法,客观评价学生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上的进步。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期间,可积极倡导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以促进他们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中,可为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主要用于记录他们孝亲敬老优良传统美德学习成果。期间,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组内搜集、讨论的学习资料。当某一小组展示完与孝亲敬老相关的人物故事时,可根据小组档案袋中记录的学习成果展开评价。
        四、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看出当前教育事业不断创新发展,国家也十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此背景下将传统文化渗透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教师也应当正确认识到将传统文化渗透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引导,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思维,有效理解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娟.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探析[J].中国高新区,2018(10).
        [2]袭祥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6).
        [3]路华俊.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J].中华少年,2019(5).
        [4]马丽丽.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学周刊,2016(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