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培养气质提升素养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6期   作者:王进坤
[导读]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标准

        王进坤
        贵州省望谟县乐元镇董万小学  552300
        摘要: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标准,让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有了教学模式的重大变化,对教师的要求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是希望小学语文课程真正发挥出对学生的教养作用,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传承经典,培养人文气质和提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方法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文学科,对学生的人格健全和人文素养的培育有重大的作用。学好语文能帮助学生在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等方面有重大提高,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开启智慧好学的人生之路。本文主要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经典内容进行分析,探究其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法,希望能为更多的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帮助。
一、经典诵读的概述
        经过新课改的施行,新教材的变化,其中都增加和删减了一些篇目,更能满足当今时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教材的变化不变的是其中的经典篇目,永远闪耀着经典的光芒,启迪一代代的学子。面对课本中的经典名家篇目,除了要学习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通过名家篇目提高小学生的欣赏水平和理解能力,从而培育小学生的人文气质和综合素养。小学生处于好奇心重又活泼好动的年纪,通过诵读这种简便易行的学习方式,可以创造学生走进经典、理解经典的机会。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打牢基础,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将有利于学生今后学业的开展和学习的进步。诵读经典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在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诵读,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开启了课堂的轻松氛围,让学生体会经典作品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魅力,领略名家的写作技巧和人文情怀,感受丰富的情感世界,提高情感的感知能力和共情能力。
        通过诵读经典,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境界,让学生回归传统文化的世界里,寻根溯源,找到民族文化的自信和独特,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意识。同时,诵读的过程也是反复理解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感受不同作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经典诵读教学方法的探究
(一)合理安排诵读环节和时间
        诵读课文并不是在每一课的课堂教学中都要使用,也不能让诵读时间太过漫长。还是要立足课本内容,合理安排诵读的环节和时间,才能发挥诵读的效果。小学生本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有限,不能让诵读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最好是在学习古诗文时进行诵读的领读和反复诵读环节设计,方便学生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的情感内容。

还可以选择对当代名家作品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诵读环节的设计,不要大篇幅从头到尾去诵读,否则会挫伤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变成一种枯燥的照本宣科,没有真正用心投入,浪费学生的时间。
        比如在学习《敕勒歌》时,这是一首非常流畅的诗词作品,可以利用短小精悍的特点和文字流畅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就让记忆的负担轻松化解。在学习《望天门山》时,也可以借鉴此法,在课堂的诵读环节解决学生的记忆问题,减轻学生的负担。第二天的课堂前五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忆,就能加强第一天课堂诵读的记忆效果。
(二)丰富课堂诵读环节的形式
        诵读的方式要多尝试,多创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让诵读这个教学环节变成一种丰富有趣的课堂环节。表演诵读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模式。所谓表演诵读是指让学生化身作者去演绎作品。比如经典的诗词作品,可以化身写作者本身,表演出作者当时的情景下的所思所想而成的诗歌作品,十分自然地融入了学生对诗歌情感走向的把握,演绎的过程就是学生再理解和再创造的过程。
        比如学习《送元二使安西》可以尝试去让学生演绎当时送别时诗人的情感,让学习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采用对比诵读,同一位作家在不同的年代,由于自身经历的不同,会有不同的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这些都在他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中完整体现着,学生学习要有联系的思维,在学习李白的诗歌时,不同诗歌就反馈出李白其人不同的情感体验。学生要在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上,联系曾经学过的诗人作品,进行前后对比朗读,温故而知新。
(三)加强监督,提高诵读的质量
        很多学生有偷懒的坏毛病,尤其是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就会在别人阅读的时候,三心二意做自己的事情,让诵读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还要做一个监督者,监督每个学生的诵读是否认真,是否有偷懒的情况。面对学生自由诵读环节结束后,要随机抽查,给学生制造紧张感,可以倒逼一些学生认真参与。学生代表在诵读示范后,教师可以播放名家作品的诵读音频,让学生再体会和比较,找到自身诵读不到位的地方,不断改进,这个过程也是提高鉴赏作品的能力的过程。比如在学习经典文学作品时,要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让学生集体诵读、小组配合诵读和自由诵读相结合,提高诵读的质量。
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经典诵读的角度尽心分析,提供一些经典诵读教学方式的策略,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但是还是可以为一线教学提供一些经验。小学生的诵读能力决定着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诵读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需要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黄静敏.根植经典润泽生命——浅谈小学阶段古诗文经典诵读培养[J].新教师,2020(4).
[2] 解文平.实施国学经典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N].语言文字报,2020-02-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