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彬燕
仙居县第五小学 317300
【摘要】小学语文越来越成为传统中华文化传播的基本阵地,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生命智慧和生命道德,蕴含着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至今我们仍会为优美的古典诗词韵律所感召。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探索欲旺盛、学习能力还在初步培养阶段,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选择合适的古典诗歌题材,让同学们在掌握基本的古诗词知识的过程中,对古诗词学习产生兴趣,将古诗词丰富的人文给养内化于心,培育更高雅的品格,形成更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让知识传授和道德教育并举。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德育
道德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考察的一项关键指标,在新时代的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立德育人的教育观不仅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程传达,而应该渗透在教育的整体阶段。就小学语文诗词教育而言,诗词教育本身包含着学习能力的掌握和学习的应用,学生所学的知识不是单调的古文知识和语法文法,而应是灵活的、助益于学生气质人格形成的精神食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品德、和同学进行学科交流的人际交往道德,以及诗歌精神的内化,都是立德育人的突出表现。下面,笔者将以农村地区为基本教学单位,谈谈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一、课堂导入,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的同学们古诗学习尚不够丰富,还在初步培养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不可以自主去接触古典诗词。教师在处理学生们的古诗词接触问题时,可以先在课堂上以情景导入等趣味性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们对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传承历史、经典作品有大致的了解。再广泛动员学生们自主去阅读相关诗歌、检索相关资料,增进对诗词的了解。
就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学习而言,学生们最主要的是要了解诗歌体裁、诗歌创作背景和具体内容理解,这些具体的学习内容是一个完整的线索,教师需要利用课堂教学给学生们更加专业化、高效化的指导,让学生们更快速地掌握基本诗词知识,打好基础后,学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广泛诗歌阅读,拓展知识积累。以《泊船瓜洲》一课为例,本诗是宋朝王安石所作,年代较为久远,生词生字不少,在辨析词义的时候也涉及到很多其他方面的语法知识,老师就可以设置“整体感知环节”,首先播放正确、标准的朗读音频或视频,让同学们对文章的节奏和字词读音有个把握,并将生词读音记录下来。播放完之后,老师可以给同学们布置齐读任务,让同学们自主初步进行语音“扫盲”,教师再通过课件展示正确读音,给同学们正音:大家对照屏幕上的读音和你们刚才读的,是不是完全一样呢?大家在朗读的时候首先要读准,然后要读准节奏,还要读出感情。再度播放音频,让同学们跟随朗读。这样,同学们将语音记忆和整体感知结合起来,一举两得。接着老师可以着力给同学们解决字词释义的问题,列出难词、重点词如“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等,给同学们充分的时间进行记忆。接着,让同学们再读,并在作业本上自主写下诗文大意,连字成词再成句,自行组织衔接,完成对整篇诗歌的释义。
二、创设情境,培养情思
诗歌是一种创作,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人生品德和人生智慧。
作者通过诗歌和他人、和世界、和自我对话,实现人生境界的拓展和升格,这是一种情思和才智的交融过程,教师在进行诗歌指导时,需要让学生们关注到这些情思和品质,可以采取一些实践活动的形式,创设相关现实情境,让学生们更深入体会诗情诗思。
例如,部分农村同学接触的传统文化知识较少,缺乏传统文化积淀。比如,让这些同学组个诗会,玩个投壶,玩个“曲水流觞”,也可以融合现代的游戏形式,比如打水漂,带领同学们来到家乡的小桥流水旁,比赛打水漂,水漂小的根据眼前景色回忆相关的古诗元素,可以吟诵学过的古诗,也可以自己赋诗。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们更容易获得真实的审美感受,更容易被诗歌打动到。例如,公园当时正是春色满园,老师就可以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起头:同学们,记得这是哪首诗词吗?万物都沐浴在太阳的光辉之下,这样一句话,用古诗表达出来,是不是更加含蓄、优雅、动人了呢?你们也来试试。接着让同学们根据眼前的景物,适度开展想象,首先提取出一些组诗的要素,在教师的启发下吟诵出诗歌,让眼前之景、始终之景“活过来”。同时,同学们也能情境中追思千古,体会古人的情致风骨,把握古人的生活、学习态度,对同学们的人格修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学习不苦学,文人亦歌者
诗歌的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个枯燥、沉闷、无声化的过程,很多同学在上课时、阅读诗歌时、甚至背诵诗歌时都像在演“默片”,坚持不发出声响。会读,读出声,其实是语言学习最基本的一个要求,这不仅仅是因为发出声音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记忆。其实是因为不同的发声方式掺杂了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理解和对语言掌握的不同水平,发声对学生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多方面的影响都是很深远的。当学生不愿“发声”,教师就可以改变“发声”要求,引导他们唱出来。因为唱歌几乎是天赋的能力,不论音准、不论音色,任何学生都演唱过歌谣、都会自然的哼唱,这其实是我们的天赋,这种天赋是我们最宝贵的特质,教师更要帮助学生发掘。
许多同学甚至无需老师倡导,在面对自己喜欢的诗歌时,会不自觉地哼唱出来,有时文章比较复杂难以记忆,学生也会用这种方式进行记忆。教师要做的,就是善于抓住时机,根据学生的特色。再如,教师可以开展古诗诗歌诵读比赛,诵读配上背景音乐,最好是古典的、应景的音乐,让同学在音乐的熏陶中放松身心,简介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修养。语文学习重在感知,这和音乐是相通、相辅相成的。教师还可以开展“课文串串背”大赛,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形式,甚至是歌谣的形式“唱”出文本,但朗诵的文本需要仔细选择,应该是适合歌唱、便于歌唱和记忆的歌曲。
结语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每一首诗词的意境和韵律背后,都寄托着先人的情志,暗示作者的人生境遇。学习古诗词,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文化知识,服从于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目标的需要;就教育根本的育人目标来说,也是为了让同学们通过体会先哲风骨,陶冶性情,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和人生体验。
【参考文献】
1、董海霞.让小学古诗词课话起来[J].甘肃教育,2017:82-82.
2、邹雪环.让小学古诗词积累“活”起来[J].教育(周刊),2020: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