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6期   作者:曾懋容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指导理念。

        曾懋容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第三实验小学   5370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指导理念。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科学的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而分层教学策略作为因材施教原则的集中体现,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具体实施
        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必备品质及关键性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都能得到一定的提升,以此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个性化差异,对其进行学习层次的科学划分,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具有层次性、差异性的教学策略,这样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实现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个性化发展,有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科学的进行学生学习层次的划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分层次教学策略进行实施过程中,学习层次的科学划分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以及层次化教学效果的优化。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积极的进行学生学习层次的科学划分,以此奠定分层教学的重要基础。
        首先,教师应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独立主体,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以及发展需求方面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或侧面了解,对班级内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为学生学习层次的科学划分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应制定科学的标准,进行学习层次的有效划分。在对班级内学生进行学习层次划分时,教师应对学习基础、学习态度以及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评,进行科学划分标准的制定,并将学生划分为A层(学习基础好、学习自主性强)、B层(学习基础一般,缺乏学习积极性)、C层(学习基础差、学习消极)等三个学习层次。
        二、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制定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因素,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但是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只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严重的打击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按照班级内学生学习层次的划分,具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应教学目标的制定,使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跳一跳”的情况下,实现各自的学习目标,以此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良好学习情感的培养,有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实施具有差异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与实施时,应紧密围绕班级内学生的学习层次划分,在对各个学习层次学生学习需求以及认知水平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各个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如,在对学生进行“三角形”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为实现C层次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就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相关内容的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就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与理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四、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布置具有层次性的课后作业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后作业环节发挥着重要的教学功能,它不仅能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与巩固,同时也能达到及时反馈的效果,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重要的依据。而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充分利用课后作业这一教学环节,通过层次性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来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如,教师可以为C层次的学生布置基础性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基础知识的夯实。而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开放式的课后作业,以此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实施具有层次性的教学评价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激励与评价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动力,这就集中的体现了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而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学习状态以及性格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实施不同形式的教学评价,以此实现教学评价教学功能的有效发挥,促进各个学习层次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树立。
        总之,分层次教学策略是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后作业以及教学评价方面的差异性设计,这就在充分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基础上,促进了各个学习层次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与提升,以此实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叶宝香.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14):146.
[2]刘印平.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今日教育,2020(05):51-53.
[3]刘芬.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20(12):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