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现状及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6期   作者: 蔡思斯
[导读] 数学是学生在小学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门科目,

        蔡思斯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六小学     325600
        摘要:数学是学生在小学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门科目,学生在学习到知识以外,要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这样才会对数学知识有着深刻的掌握。现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深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它的现状和一些解决策略来进行分析的,希望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提供帮助,从而实现对小学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现状;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能够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解题思路着解题方法,方便他们在遇到数学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利用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这样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让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有着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思维。
        一、当前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现状
        现在教师在解决问题教学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教学时候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在教学期间对学生的教学方式多是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很难去进行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和数学能力的提升。而且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教师缺少科学的教学策略,这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难掌握到知识重点,不利于学生结局问题能力的提升。其次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教学手段有些乏味,学生学习的时候很难去集中注意力,进一步地降低了教学效果。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对解决问题的教学进行改革是十分重要的。
二、相对应的策略分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教学的时候,需要对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受到数学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困难的,而是一种简单的知识利用,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教师需要合理的利用时间进行讨论,如果问题讨论的时间过久,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慢慢地转向为无效讨论,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有多提高。而且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教师需要做到对问题的设置做到严谨性,这样学生在解决的时候才可以有着深层次的理解和提高,当学生解答完问题之后,要对学生的问题解答进行合理的评价。这样学生在解答后才可以了解到自己的不足。
        像教师在讲解到《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生活问题进行问题的创设,像设置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说“现在你带着一百块钱到超市里面去购买零食,买了十五块钱的糖果,三十块钱的巧克力,那么你还剩下多少钱呢?”,学生在听到这样的问题时,会感觉到数学问题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这些词语的使用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选取的,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会认真的思考。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会仔细的思考,将自己带入到问题情境当中,教师需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这样才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进行问题的解决。在他们讨论出来以后,教师可以询问他们最后的结果,然后对这道题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在听讲的时候,可以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下次解答问题的时候,对于不足的地方做到及时的改正。


        (二)引导学生形成解题思维的模式
        数学问题的解决方式不是只有一种,教师在对学生教学解题思路的时候,要多鼓励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数学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有所提高,此外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让学生去思考解题的方法,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像在遇到一道数学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让他们去实践哪种解决方法比较好,对两种方式进行比较,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
        例如教师讲解到《鸡兔同笼》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对这种问题进行思考,让他们去算法和方程两种方式来进行计算,然后在计算结束之后,让他们对这两种解决方法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在解决类似的问题时选择比较快捷的方法去解决。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对不同的学生做到不同的解题思维培养,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教师需要对他们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学生只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解题方式,才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
(三)要去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公式和定理
        小学的数学问题大多是根据一些计算公式的定义或者数学关系来设置的,要求学生掌握计算公式和可以让学生在解题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理智的数学思维来解决,这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这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定理关系和公式,在解决的时候才可以做到从容的应对,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公式教学的时候,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公式以外,还要理解他们代表的含义,这样学生在解题的时候,才可以做到正确的运用。
        例如教师在讲解到关于长方形的周长问题“现在有一个长方形的栅栏,栅栏的一端贴着墙,另外三个面分别长是3m、3m、2m,问墙有几米?”,教师在对学生讲解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了解长方形的定义,让他们知道长方形的基本定义和特征,在解答问题的时候,可以合理地运用这个数学定理,“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对等的”,从而可以进一步地解答问题,这样的问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定义和数学定理的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让学生去了解到定理的意义,和它们代表的数学概念。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学会利用这些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只有合理的选择定理才可以做到问题的解决。
        三、结束语
        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帮助引导学生去树立一种数学逻辑思维,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有着较深的发展。当前解题教学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要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可以学习到新的解题能力。此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教学的时候,鼓励学生多去采用不同方式去解决问题,学生只有这样对问题不断地思考和理解,才可以在数学问题上有着更多的思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才可以在以后的数学学习生涯中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卫东.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与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000(007):P.238-238.
        [2]王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 2019,000(008):80.
        [3]李冬雪.开放性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及实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2020.
        [4]谭海艳.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