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哈尔滨市和兴小学校
摘要:新时期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改革,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和情境模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数学中创建情境模式可以把问题简单化,让学生更直观看到问题所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老师在创建情境模式时应结合生活实践提出相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进行讨论。本文以老师如何在教学中创建情境模式做出探讨,提出以下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
前言:数学这门学科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小学数学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在此期间要打好基础为以后做铺垫。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要借助数学来完成,例如,买学习用品的时候剩余的钱数是多少,如何买到更合适的物品等。因此,学好数学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目前大部分的学生对数学都很反感,认为数学很难理解,所以如何做到用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这是当下教师们所面临的问题所在。因此,有效问题的创建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石。
一、问题情境的法则
(一)课堂活跃度
学生在小学期间的注意力不会特别集中,容易分散,因此在问题情境的模式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快乐从而学习到知识,这样会使不集中听讲的学生专注于课堂。课堂活跃度可以给原本枯燥的学习方法赋予灵魂,学生们能够更快吸收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实行这一法则的前提下,要求教师从学习根本出发,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营造学生课堂的氛围,从而提高学习质量。此外,这一活动的前提要与教学内容相关,为学生提高逻辑思维做铺垫,才会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课堂情境的建立
教学内容的设立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教师要在情境中指导学生,让学生处于情境之中思考问题,从而拉近情境教学和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数学是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教师要在教学和生活之间为学生做好辅助,为学好数学打下基础。另外,日常生活可以让数学问题简单化,能够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问题,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作为学科中最难的科目是因为对逻辑能力和抽象能力有一定要求,大大降低了学生喜爱数学的人数。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模式可以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气,同学们可以在实践中得到答案,进而提高理解能力。
(三)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世界离不开真理,教学往往也离不开真理,教师在情境模式中要围绕真理来实施。起初,在情境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设定情境教学,让问题更清楚化、简单化。接下来,观察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向和所存在的问题,利用真理去解决当前问题,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进程。情境教学中教师也要随着学生们一起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保证教学的质量,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发展。
二、情境模式的战略
(一)结合生活,激起学生积极性
一直以来数学都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学好数学有助于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学知识不仅仅可以解决问题,而且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能力,因此,创建情境模式要和生活相关,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与课题相结合,才会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例如在《位置与方向》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观察班级同学的位置和交换位置来探讨问题,这样会使问题更加客观展现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沟通。由此看来,数学问题在结合生活时,把明明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很多,使学生身临其境思考问题,从而开发逻辑能力。设置情境模式前一定要考虑学生们在生活中是否接触过,不然结果会适得其反。良好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们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设置游戏,吸引学生
小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走神、开小差等,导致课堂效果不佳,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趣味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上课前为学生进行分组,课堂上利用小组竞争的方法增加课堂活跃度,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获胜的学生会得到相应的奖励。还可以利用抽签的方法提升学生之间的氛围,通过不同的惩罚和奖励,从而使课堂效果有所改善,教学也会事半功倍。
(三)结合教材,分析内容
数学的教材内容是有规划的,创建情境模式也要与教材相结合,能够清楚了解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情境模式中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去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加深印象、提升思考能力。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内容多角度向同学们展开提问,从而锻炼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和应答能力。比如在《认识图形》这堂课中,教师可以运用设置问题情境模式来让同学们观察图形,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让同学们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活跃度和课堂氛围。随着课程的推进,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抛出相关问题,让学生们在思考中前进,从而掌握课堂要点,提高逻辑能力。
(四)拓展问题,引导思考
教师如果通过创造有效问题情境去引导学生对新的数学课程学习,那么在按部就班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便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数学的难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时教师可以拓展课堂内容让学生思考问题,在学生不断挖掘知识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逻辑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拓展问题也是为了高质量的课堂做好基础,例如在《混合运算》中,教师可以运用学生对“加减法、乘除法”的了解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内容,提问学生说明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用,然后进一步拓展问题,向学生们提出新的问题,自己探讨解决方法。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会掌握新的内容,进而学会混合运算,情境教学的模式可以促使学生们学习新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三、总结
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建,可以吸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在情景模式中学生可以更直观、清楚理解问题,从而有效解决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一定要结合课本教材去设定相关问题,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激发思考能力来达到目的。另外还要关注不同学生在情境模式学习中的进度,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不同进而制定相关计划来引导学生进步,情境模式的教学是为学好小学数学打下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雪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才智,2020(17):141.
[2]欧艳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7):79.
[3]王爱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研究[J].亚太教育,2019(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