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6期   作者: 韦丽娜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教学逐渐由过往的注重知识的教导转变为看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并且教学手段

        韦丽娜
        广西河池市凤山县金牙瑶族乡猛干小学  547612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教学逐渐由过往的注重知识的教导转变为看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并且教学手段也放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图形与几何”的这一方面知识能让孩子从小就在脑海里就建立起空间概念,能够更直观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能力。这一方面的知识传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来给孩子更直观地体验。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学科,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与数学有着密切联系,由于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也开始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方各面。而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为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这一应用的广泛推行让学生的数学课堂更加生动。
        一 、信息技术对于教学小学数学的意义与重要性
        “图形与几何”是这次新课程改革当中最大的焦点之一,怎样在课堂教学中高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思维模式就成了这个问题的重点。
        近年来,各国家在中小学几何教学方面有了以下几个方向的发展:首先,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的培育;再者,几何直观被加强,削弱课程中的演绎推理,原有的欧氏几何在中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呼声已不复从前;然后,几何变换的数学理论思想深深地植入于中小学数学这一科目之中;最后,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他们对几何知识的运用也越来越被看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为了填补现代社会对学生培养的需求空缺,就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通过信息技术所体现出来的能够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占据的不同的优势,信息技术体现出来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继而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空间与图形”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拉短学生与数学之间遥远的距离,让同学们可以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而不是枯燥乏味的。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图形的运动》的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者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年龄小、空间观念较差,形书上的文字他们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这对于学生学习新知识是很大的阻碍。而这时如果能够用一些动画或是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化的概念,就能更好地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过程更为形象直观。在课本上本节知识是以游乐园为背景的主题图,在书中,同学们很难只管感受各种器材的运动,这时,老师就可以播放游乐场的动画视频(视频中包括:旋转木马、滑梯、过山车以及急速升降等游乐项目),这些小动画能让同学们在直观的表达方式中理解这节课堂所要表达的内容,能够区别平移与旋转,并能够进行分类,同时也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不充分,所以对于空间想象能力就会较弱,在学习空间几何问题时就会有较大的难度,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空间几何问题予以动画展示,将动态的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而不是靠复杂的想象。这将会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整个数学图形的变换过程。


        如在讲解圆柱和圆锥表面积时,通过直观的看圆柱和圆锥,我们很难看出来他的侧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可以利用三维电子展示,将圆柱进行分解,分解成无数个部分在进行合并,通过多媒体展示整个过程。再提问学生在观看视频过后,看到的圆柱和圆锥侧面积展开图是我们学习过的什么图形,并带领学生求出侧面积。在这样的无实物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同学们眼睛观看到整个变换、剪切的过程,还能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将圆柱圆锥侧面积的求法这个知识点牢记于心。让学生感受学习知识的过程,在多媒体的观看,帮助以后让同学们建立空间几何的概念,对以后数学的学习有帮助作用。
        (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降低课堂难度
        现代化社会飞速发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有效降低课堂难度,提高课堂效率。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时不仅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也会帮助教师授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针对小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薄弱不足,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引导开发空间概念,降低课堂难度。教师应该跟上新时代的脚步,教学模式也应该从古板变得创新。那么多媒体技术在教师课堂教学课堂上可以起到一个辅佐的作用,有效地让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被学生所接受,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达到降低整体难度的目的。另外,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稳固所学的知识点也是教师应该去考虑的问题。教师在新知识讲授结束的时候也应该及时带领学生去回顾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去运用信息技术来强化学生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全面整体信息化教学,有效降低学习难度。
        如,在《梯形的面积》这一课学习中,针对于大家认知较少的梯形,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将梯形的组成、结构用动态组合的方式展示出来。把梯形用分割、拼接的方法,利用掌握的知识点,明确“(上底+下底)*高/2”的计算方法。加入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实物与数学相结合,达到高效率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四)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使用先进的电子设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针对一些传统教学中无法向学生展示的生活实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去合理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去创设探究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加入,生活中涵盖的图形直观地呈现给小学生,让大家在探索发现中学习数学。在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中,生活情景教学法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那么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与生活情景相融合将会十分有效的加深学生知识的掌握。
        如,在“体积计算”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实验。同学们不仅要达到背公式、会计算的目标,也要明白其中的实践原理。以圆柱和圆锥举例,先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将圆锥盛满液体,然后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三次正好装满圆柱容器。此时,学生们就纷纷开始猜想: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是不是1:3呢?怎样证明这个猜想呢?这种实验演示,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动态实践丰富课堂多样性,建立大家的空间概念,提高了大家的原理认知,针对性地解决思维弱点,从而达到了完全理解,为之后的解决问题打好实践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作为数学的初级学习者,对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理解较难,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动画展示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构架,在学生心中建立好空间几何模型。在学习的过程,激发了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丰厚兴趣,充分地发挥了教学的优势特长,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观念,使较难理解的知识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开拓学生思维。
        参考文献:
        [1]李珍.?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2):112-112.
        [2]邹霞.?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