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奇峰
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
摘要: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化学重视的是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而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化学重视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以及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但是,很少教师在新课改下达之后能够做到这一点,还只是老师讲解实验学生照做而已,并不能锻炼学生的能力。所以,现在达到新课改要求成了教师犯愁的事情。探讨了如何改变原有的教学策略和思想。
关键词:新课;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引言
化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其相对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而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的进度和效果,在教学中过多的使用了理论讲授来作为教学的主要方法,这一教学策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成绩提升有正面的影响,但其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与自身能力的提升,长期来看并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在如今,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生的能力发展越来越收到重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就越来越不适合如今的教学。所以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就要能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这一情况进行改变。
一、传统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过度重视知识掌握
高中化学主要分为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两个部分[2],知识点众多,教学任务较重。教师为了保证学生的高考成绩,在教学时只重视让学生掌握知识,能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将学生培养成了考试机器。这样的方式虽然能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但却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1.2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在传统化学课堂上,教师教学目的性较强,大都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长期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完全把控课堂教学进度和节奏;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和记笔记,整节课下来,完全没有思考和提问的机会,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师直接省略了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环节,为的是在高三前讲完所有内容,腾出时间来开展复习。
二、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2.1转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如今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尽管有利于教师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和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较低,课堂教学效果处于低效状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是学生的个人主观行为,教师不可用自己的地位代替,而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把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教学评价多样化
新的课程改革可以说是化学整个教学、学习过程的变革。教学内容的拓展、变革必然要求教师们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借助更多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内容、方法的变革使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形式更加的多样化,同时也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评价方法。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评价将不再以单一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教学评价将更加注重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学生在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实验前的准备是否充分、实验方案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操作是否正确、实验观察是否仔细、实验数据记录是否无误、实验结果分析是否完整、实验报告撰写是否合格等方面综合考虑教学效果。这种过程性的评价使教学评价更加多样化,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化、公平化、客观化、科学化,也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3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化学教学最忌讳重理论、轻实践。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大部分概念和公式都是通过实验验证得来的。因此,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按照化学新课程标准设计实验课程教案,通过实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分析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形成。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的速率”这一内容时,如果只是观看实验流程,学生通常无法充分掌握“速率”的概念。而通过亲手实验,学生便能了解到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速率的影响。只有亲眼观察实验现象,学生才能加深对“化学反应的速率”这一内容的认识,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详略得当。有些内容学生是可以无师自通的。刚开始,学生可能觉得很难。但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理解、掌握了。对这样的内容,教师就没必要在一开始花费大量时间教学,如实验仪器的使用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要设计实验,又要分析、探究、总结、归纳,最后形成文字性报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总结能力都会得到大大提高,将为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2.4合理优化课堂提问
通常情况下,高中阶段学生具有较大的学习压力,在课堂上容易走神,基于此,教室在具体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需要基于学生角度进行教学引导,同时,科学应用课堂提问,吸引学生注意力,确保学生能够更为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在我国传统课堂教学时,高中化学教师过于重视教学结构。对其教学方式引导缺乏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探究。教师在具体进行课堂提问时,需要确保语言的幽默性和趣味性,合理优化课堂教学氛围,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其更为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在具体进行课堂提问时,教育人员还需要注意提问时机,确保课堂教学能够进一步满足学生认知需求,例如教师在讲解新课之前,可以针对上节课的难点内容和重点内容进行提问,确保学生对其相关知识具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使其课堂提问效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
2.5做好教学评价,对学生形成促进作用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教师的肯定,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之下,只有极少数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一些学困生还经常受到教师的冷嘲热讽,学困生倍受打击。每个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新课改下教师要关注到全体的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做出合理的评价。为了对学生形成鼓励,教师要制定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分数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三、结束语
在21世纪的社会,原先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国家教育部下发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原来的旧的、过时的制度,然后针对现在社会的形势和需要的能力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构成了新的教育体系。所以,在新的时代中,化学也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策略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变化都要顺应社会的需求和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现在社会需要的是有独立实践能力、拥有自主能力的人才,然而现在的学生因为家庭的影响、父母的宠爱导致最缺少的就是独立自主、亲自动手实践的能力。所以,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实践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个人和团队能力,才不会导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被社会所淘汰。
参考文献
[1]王秀英.浅析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0(07).
[2]王云芳.高中化学“三三三制”课改探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9(Z3).
[3]韩国强.高中化学教学中互动式教学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