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美云
广西河池市凤山县红军小学 547600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新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通常情况下还是会给学生布置较多的作业,学生除了在课堂教学中会进行相应的数学知识训练,教师还会根据具体的数学学习内容,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作业。虽说大量的数学作业练习,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但是从长远的学习角度来讲,大量的作业会无形中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甚至产生厌恶之情。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教学策略;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的小学数学学习,教师不但要对具体的课堂进行关注,同时要对课外的作业设计进行相应的关注。在进行系统的数学知识学习之后,布置一定量的数学作业,不能当做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要将作业成为重建与提升课题意义,甚至是提升学生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布置相应的数学作业,充分促进学生的成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将知识和能力较好地进行互动,从而让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些方面产生相应的碰撞。本人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谈谈在新课程背景下设计数学作业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将游戏与作业结合起来,使作业更具趣味性
小学生的年龄结构特点导致学生对做游戏特别感兴趣。学生希望在相应的游戏中进行学习,形成独特的“学中有玩,玩中有学”的学习模式。我根据相应的教材内容,设计游戏式作业,在具体的游戏中加设相应的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非常感兴趣。
比如,在对“分一分”进行学习的时候,我给学生布置的作用是让学生回家去拿出自己平时喜欢的玩具,借助课堂上学到的数学分类方法,看这些玩具有哪几种分法,同时说说进行分类的时候是按照什么样的标准进行的。学生对这样的作用是非常感兴趣的。又比如,在学习了“认识物体”一课后,我为学生设计出相应的游戏作用,小组内的同学将一位组员的眼睛蒙起来,同时为他提供出一定量的物体,让他通过触摸的方式来感知这些物体,从而确定这些物体的名称,同时让他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来将这些物体辨认出来的。
学生在具体的游戏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不但在这样趣味性的活动中体验到知识的魅力和游戏成功的喜悦,同时可以培养他们使用数学语言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让学生主动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精神,从而让学生对相应知识进行全面的把握。
(一)“自助餐”型作业设计
传统教学过程中,布置作业的时候都是“一刀切”,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但是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就显得非常困难。假如布置的作业难度较大,很多学生都无法顺利完成,从而会挫伤这部分人的积极性;假如难度较低,全部同学都能顺利完成,但是久而久之就会挫伤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唯一合理的做法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相应的作用,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我在充分理解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角度上,给学生设计出“自助餐”型的作业。
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知识掌握角度出发,选择相应的题目,从而有效完成相应的作业,可以最大程度展示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完“生活中的大数”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为学生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从而让学生有效完成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A、数一数,对相应的数字进行数数学习;B、读一读,说一说数字的组成;C、用3、0、0、7组成不同的四位数。设计这种“自助餐”型作业,让学生的学习负担最大程度减小,从而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具体的作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具体的压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导演”型作业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出相应的练习题目交到学生手里,学生根据教师的具体要求,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然显得非常被动,从而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大量的实践中可以得知,学生在面对“创造性”作业的时候,会显得更加轻松自在,在联系的时候会变得更加投入和专注。因此,根据这样的教学理念,我让学生当数学学习中的“导演”,编导出符合学生实际的作业。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进行设计,自己控制,自己安排。学生会从这些数学知识中选择出符合自己的作业,并且进行有效的完成。这种充满“个性化”的作业,让学生从传统的“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进行深层次学习,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改变独立学习状态,转化到合作学习模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能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在新课程标准中,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生产性和建构性。学生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通过“团结合作”的形式,对相应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进入学校学习之后,更多的时间是和自己的同学一起度过,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彼此合作才能有效完成的活动。比如办手抄报、做社会调查这类作业,单靠一位同学的力量都是无法完成的,所以要借助于团队合作的方式才能有效完成。比如,在学习了“比例尺”相关知识之后,我就将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向学生展示出来,从而让学生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设计出一个厨房,让学生分成相应的学习小组,成立所谓的设计公司,为前来的客户进行具体的设计。具体要求如下:在设计纸上用适合的比例尺将效果图画出来,同时将相应的数据展示出来,并且要设计出具体的计算过程;要让设计足够合理和经济实用。当完成相应的设计之后,学生之间对设计进行相应的交流。学生通过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生通过具体的友情合作,能够将彼此间的优势集中起来,从而对数学问题进行充分的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较好地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就是通过具体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作业的改革上,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出丰富多彩的作业,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候万根;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之理论与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
[2]余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J];教与学;2012年第9期;
[3]周远康;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探究[J];小学数学;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