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建构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6期   作者:张敏
[导读] 在深度学习的背景下,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张敏
        济南市市中区育秀小学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在深度学习的背景下,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还需要探索归纳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渐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要将数学教育的深度进一步延展,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因此必须重视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效率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建构
        1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以往浅层次学习而言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主要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进行表层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内在逻辑形式与知识内涵的挖掘,以此实现学生更为良好的发展。由此可见,深度学习是一种以促进学生知识体系构建、能力培养及核心素养形成为目标的教学形式,与核心素养的理念具有良好的时代契合度,更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思想价值观以及理性精神的培养。
        2深度学习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深度学习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数学课程进度问题。要想对小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地挖掘,让小学生解决一些更加高难度的数学问题,就不得不耗费更多的课堂时间来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然而,数学课程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仍然需要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数学教师在深度学习的过程当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其次,就是各学生间数学基础能力差距很大。不同学生间的数学能力参差不齐,这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数学教学。在教学过程当中,即使数学教师想要提高学生整体数学成绩,却因为有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难以跟上教学节奏,导致教师在进行数学能力拔高训练的时候陷入困境。最后,由于过分强调深度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很可能陷入精英式教育的误区,不符合提高学生综合的数学学习能力这一主要目的。
        3小学数学课堂实现深度学习的策略
        3.1开展学习探究的活动,促进深度学习
        教师要开展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品质。教师要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领小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不断优化学生的认知水平,带领学生了解知识到掌握知识,这样就能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表明,长期开展数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能实现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能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能提高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学生深度学习。
        3.2问题驱动,深度思考
        问题是思维的引擎,深度学习的课堂是问题驱动的课堂,是闪烁思维光芒的课堂。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需要好的问题和方法,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少提一些指向唯一答案的问题,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开阔性、灵活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当学生发现三角尺内角和是180°后,笔者问学生:“任意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在学生通过实验法探究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结论,笔者又提出两个问题:“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尺拼成的一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把一个正方形对折成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不断质疑和解疑,思考逐步走向深入,思维变得灵活,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普遍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深度学习的课堂是深度思辨的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审慎思辨,让学生的思考不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是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加工,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表面去发现本质。


        3.3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形成深度体验
        数学理解能力决定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简单来讲,数学理解就是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及体会,从深层角度来讲是要学生的心理结构和数学的逻辑结构相匹配。数学理解对于深度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前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掌握数学理解的关系,具体来说,数学理解分为三个层次,即工具性理解、关系性理性以及创新型理解。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逐步把数学理解从工具性理解提升为关系性理解乃至创新性理解,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形成深度体验,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发现与创造能力。总而言之,数学理解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
        3.4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深度化创新
        1.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情境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情境教学模式是一项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氛围的改善、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但是以往的情境教学模式表现形式单一,无法使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体验。而现代信息技术形象生动、直观、动态,通过与情境教学模式的整合,能发挥出更为显著的教学优势,有助于教师进行深层次知识的讲解和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促进深度教学的实施。2.通过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尊重,实现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度教学最为理想的状态应是一对一的状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最具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实现学生个性化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深度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化差异,通过学习层次的划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从比较现实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深度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3.5注重数学宏观思维的培养
        想要进行深度学习,首先需要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在现实的数学教学实践当中,也有部分小学生存在分不清数学知识点、混淆不同类型题目解题办法等不良现象。这样的现象充分说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是不够彻底的,至少学生没有形成一个宏观清晰的思维模式,对于什么知识点用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学生的认识还是非常模糊的。所以说,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宏观思维,要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宏观的把握,能够将不同的数学知识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对号入座,才能确保学生在进行深度学习的时候,始终具备足够清晰的思路。在这一点上,笔者建议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适时地进行数学思维导图构建。也就是说,每进行完一个单元的数学知识学习,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梳理本单元的数学知识重点,构建数学思维导图。对于思维导图当中的重点知识,还要用特殊的符号标注出来。当完成整本数学书的教学之后,再把所有的数学思维导图汇总成为一个思维导图,把数学思维导图当中相类似的知识提炼出来,对学生进行类比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宏观的把控,学生才能够在解决高难度数学问题的时候做到应对自如,灵活选取自己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能够更轻松地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对数学的自信。
        结论
        总之,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科目,但基础知识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使学生能够从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了解数学本质,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海峰.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须以情境为桥[J].教学与管理,2019(8):31.
        [2]屈佳芬.引领学生深度学习:路径与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9(28):72.
        [3]郑姝,陈玲,陈美玲.基于1∶1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9(3):89.
        [4]马云鹏.从小学数学的角度解析深度学习教学设计模式[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2019(7):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