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6期   作者:罗曼
[导读] 初中音乐教学旨在培育学生的艺术涵养,激活学生的艺术潜质,

        罗曼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中学  贵州 铜仁 554100
        摘要:初中音乐教学旨在培育学生的艺术涵养,激活学生的艺术潜质,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音乐元素的浸润、熏陶、涤荡下感受艺术气息,获得认知蜕变。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对初中音乐教学也提出了较多要求与较高标准,以致初中音乐教学的开展,依然面临巨大挑战与诸多困境。尤其是诸多农村音乐课堂的弊病与问题也在逐渐暴露。诸如教学模式比较枯燥、单一、乏味,教学方式不够新颖、灵活、多元,教学指导流于形式、不够科学等问题更是尤为显著。同时,受到传统思想与观念的束缚,很多农村师生对音乐教学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音乐在课时占比、资源保障、投入力度等方面问题居多。而探寻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与出路,则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教师在落实初中音乐教学指导时,应以学生实际与教学现状为基础,积极探索有助于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初中音乐教学高效发展的科学措施,以帮助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尽快走出困境,找到出路。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困境;出路
        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思想观念与育人导向的束缚,以致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开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很多师生看来,音乐教学可有可无,且对学生学习成绩与考试分数影响不大。于是便出现了以考试学科学习代替音乐教学、很多音乐设施闲置、音乐课时分布不均等不良现状。同时,受到地域因素限制,致使很多农村初中的音乐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一些地域素材的应用、校本教材的开发不够深入。然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每一位农村初中音乐教师应该以全新站位重新审视初中音乐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并积极探寻有助于音乐教学高效开展的科学措施与有效途径,为促使新课程标准下的农村初中音乐教学找到出路、走出困境提供铺垫。另外,教师在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思想、理念时,应以地域实际与学生实际为基础,加强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措施的优化、教学路径的拓展,构建出多元、丰富、高效的教学生态,使与学生认知特性比较贴近的音乐元素真正融入学生视域,为帮助学生音乐素养塑造、艺术潜质激活而提供保证。
        一、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分析
        经过诸多调研了解发现,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开展,依然存在师生重视不足、基础保证不够、师资力量匮乏等困境。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限制学生学生艺术素养的塑造,更束缚了学生认知需要的满足,且不利于教学效能提升与学生发展实现。
        1.师生重视不足
        由于音乐学科不是初中学生升学的必考科目,且不同地域对音乐教学的评价指标差异较大,有些农村地区并未将音乐纳入考核体系。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将更多尽力放在文化知识学习领域,音乐教学的时间占比、尽力投入相对欠缺。而且,有些农村地区的音乐课堂被替换为考试科目学习,音乐教学形同虚设。
        2.基础保障欠缺
        受到地域因素限制,致使很多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设备、资源保障明显不足,诸如钢琴、电子琴、小提琴、古琴等器乐,多媒体设备、音乐功能室等基础设置建设难以满足音乐教学的开展需要。有些农村学校虽然配备了一些基础性音乐教学设备,但是利用率不高,以致设备因为长时间搁置而并未发挥其作用与价值。
        3.师资力量匮乏
        很多农村地区各方面条件相对不足,导致具有专业所长的专任音乐教师比较匮乏,音乐教学的开展,大都由一些文化基础学科的教师兼任。由于缺乏专业素养保障,以致音乐教学的开展,也基本停留在浅层次,很难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


        二、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出路探究
        对于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初中音乐教学所存在的困境,各方面都应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应对促使与变革出路。使农村初中音乐课堂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提供铺垫。
        1.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师资建设
        为了确保新课程标准得以在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深度渗透,教师应该切实转变其思想与认识,将音乐教学与学生全面发展有机关联起来,用自身行动来推动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发展。一是科学设置课程安排。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开足、开齐音乐课程,并切实保障音乐课的时间占比与心智投入,在构建高效课堂上寻求突破。二是加大基础设施保障。投入专项资金,构建多功能音乐教室,对教学需要的设备、设施等配足、配全,以保障音乐教学的充分开展。三是全面优化评价机制。构建出完备的音乐教学评价机制,并严格执行各类评价指标,对音乐教学开展情况、学生参与程度、教师落实效果等予以全面评估。四是加强师资力量补充。通过引进、培训等途径,不断提升学校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以达到促进音乐教学高效开展的目的。
        2.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能
        新课程标准更为关注对学生学习能力与艺术素养的塑造。因此,教师应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将诸多更为生动、形象、鲜活的生活素材、活动元素、网络媒介等引入农村初中音乐课堂,让学生在视频、图画、音频等媒介驱动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感受音乐的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在自主鉴赏、体验赏析中获得艺术素养的塑造,打造农村初中音乐高效课堂。例如,在开展《月牙儿五更》教学时,教师可以以网络媒介为辅助,利用多媒体将与本曲目相关的漫画内容展现出来,并播放这首小调,让学生先独自欣赏。在学生完成欣赏后,引入问题:这首小调出现了哪些人物?叙述了哪些故事?节拍和节奏是怎样变化的?表达出了怎样的情感特点和抒发了怎样的思想?在欢悦的认知情境内体验乐曲明快的音调、紧张的节奏感、短句句幅的不稳定感。
        3.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更高标准,这使得教学在落实初中音乐教学实践时,应加强对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引入多元化教学模式,使问题情境教学法、音乐律动教学法、情境表演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方式灵活渗透至学生认知视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并学习音乐知识,理解音乐情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例如,在开展《凤阳花鼓》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为辅助,组织学生在合唱排练中开展情境表演,获得认知能力提升与发展需要满足。
        三、结论
        总之,针对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困境,教师应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研读与解析,以构建出更为丰富、完备、多元的教学生态,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措施的变革、教学途径的拓展,使音乐教学与学生认知发展相得益彰、互促并进,帮助每一个学生在积极参与、深度体验中感知音乐之魅力、领悟音乐之内涵,获得认知迁移。为确保新课程标准得以深度落实,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地域资源、各类活动的构建,并在教学设计、活动开展、课时划分、设备借用等方面寻求突破,为农村初中音乐教学高效开展注入更多新鲜血液,以达到培育学生音乐素养,开掘学生音乐潜质的目的,使新课程标准下的农村初中音乐教学更好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娜.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及出路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7(03):121.
        [2]施敏慧.浅谈在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亚太教育,2016(34):64.
        [3]高凯.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及出路探寻[J].学周刊,2015(21):56.
        [4]黄臻.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成功(教育),2012(22):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