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敏
西宁市水井巷小学 青海省 西宁市 810000
摘要:美术教学对小学生审美意识、创造能力、创新潜质的培育与激发有着重要作用,其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发现美、感知美、体味美中领悟美术之内涵,还可以实现对学生良好习惯、积极态度、健全人格、完备意识的塑造。加强小学美术教学,切实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成为新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主旋律。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加之师生认知导向的影响,以致小学美术长时间被处于搁置状态。很多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照本宣科,教学活动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比较普遍。殊不知,就育人功能而言,美术与其他文化基础学科同等重要,且可以从别样视觉来提升学生的思维、想象、理解、感知能力。基于此,教师应该以兴趣激发为导向,重审小学美术教学之价值与意义,并加强对教学策略、活动构建、资源开掘、手段方法的创新与变革,使诸多与小学学生认知特性相契合、相关联教学素材深入迁移至美术课堂,从不同领域实现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能力的培育,让美术教学重燃其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探讨;小学美术;美术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开展创造创新的原动力。其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可以开掘学生的认知潜能、发展学生的思想意识。以小学美术教学为载体,切实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对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强化美术课堂魅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的热情方可更为饱满,其对于美术活动的参与也会更为专注,孩子们天真烂漫、纯真无邪、充满好奇、勇于想象的意识自会得到全面发展,美术教学的教育功能自会于无形之中得到释放。因此,为了切实激发小学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应以学生身心特性与认知需要为导向,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科学借助各类教学资源,全面变革教学模式,通过学习、借鉴、创新、尝试等途径来优化小学美术的教学方式与育人手段,使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手段灵活渗透至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方面面,以全面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开展学习探究、进行创新创造、捕捉美术灵感,并以自己的视觉就对于美术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期待予以表达,获得认知发展需要的切实满足。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实现对学生美术兴趣的激发
融入和谐、欢悦、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主动性自会得到充分调动,其美术潜质也会得到全面开掘。而且,与枯燥乏味、模式当以的教学生态相比,孩子们更愿意在无拘无束、宽松自由的学习状态下去表现自己、释放自我。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和谐教学氛围的营造。并将孩子们所热棒的游戏活动、美术故事、生活素材等引入美术课堂,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观察、去探究、去感知,发现蕴含于其中的别样美好,进而结合教师在指引,用自己的方式对其予以展示、进行反馈。同时,学生在释放天性的过程中,其对于美术的理解自会趋于深刻,很多潜藏于心灵深处的美术元素必将不断涌现,更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例如,在开展《写意蔬果》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清代恽寿平的《蔬果图册》和近现代画家吴昌硕的《蔬果四条屏》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去观摩,融入写意蔬果的国画世界,在了解蔬果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写意画法基础上尝试美术创作,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又如,在开展《“五谷”作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五谷粮粘贴画文化内涵的解析,为学生提供诸多丰富的创作材料,鼓励学生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利用五谷粮自主创作制作,最后进行评比,选出最具创意的作品,来实现对学生美术兴趣的激发。
二、加强媒介资源的借助,实现对学生美术兴趣的培育
美术是一门直观、形象、感性的艺术学科,其中涉及的很多思想理念、表现手法、创作方式、审美造诣等,都需要学生借助抽象感知与想象联想方可内化。而媒介资源的借助,则打破了学生抽象思维不足、认知能力有限的缺憾,使小学美术课堂更具生机与活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媒介资源的开发、整合、借用来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在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具体真实的没美术视域内体悟美术的内涵与价值,获得审美情趣的塑造。同时,媒介资源的应用,也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美术之间的距离,使美术课堂更加丰富多彩、鲜活有趣。促使学生在思维、认识上实现了由具体直观向抽象的过渡,无形之间强化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开展《可爱的小虫》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孩子们所喜爱的动画片《昆虫总动员》,组织孩子们在美妙音乐的烘托下去了解不同昆虫家族的故事,观察其形象与活动,感受其可爱与美好。在立体化、多元化的课堂引领中实现对学生认知潜能的激活,无形之中便培育了学生的美术兴趣。
三、做好合作学习的构建,实现对学生美术兴趣的塑造
学会合作、善于合作、积极合作,是新时代小学美术教育领域应着力凸显的育人理念。而合作学习的构建,则可以为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交融搭建平台,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通过对合作学习的开展,让学生在交流彼此思想认识、发表自己观点看法、表达自己理解思考中平等对话,引发思想与情感的共鸣,深层次体悟美术之特性与内涵,在协作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具体学习任务,实现对学生观察、创造、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开展《 千姿百态的帽子》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完成基础知识指导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分发记号笔、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范画等材料,引导学生合作制作自己喜欢的帽子。而在学生合作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再对其开展即时点拨、引导,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来提升课堂的感染力与生命力,使教学活动的开展充满活力。在学生完成任务后,由老师和同学共同逐小组进行评价,在师生之间的点评、鼓励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对课堂效能的强化。
四、结论
总之,激发学生兴趣是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彰显课堂活动魅力的最好途径与最佳选择。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技能、知识、思维、理解等层面的诸多不足与缺憾,真正还原美术之特性与价值,为小学美术课堂注入新鲜血液与无限活力。但是,由于小学学生普遍贪玩好动、求知欲高、好奇心强,且在进入小学之间并非接触过比较系统的美术教学训练。以致教师在探寻激发小学美术教学兴趣的途径与手段时,必须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并将美术教学与生活资源、网络媒介、游戏活动、实地观摩、研讨互动等有机融合起来,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与思想观念的束缚,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参与、实践、体验、感知的机会,从不同层面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与变革,切实开掘潜藏于学生心灵深处的美术潜质,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创造、去发现,在全面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中逐步激发其兴趣、培养其能力,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229-230.
[2]姜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J].小学生(下旬刊),2019(04):57.
[3]杨凯.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J].中华少年,2018(30):162.
[4]潘清梅.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J].文理导航(下旬),2018(07):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