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安徽省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皋陶小学
摘要:本文首先列出分层教学法实施前的准备方案,随后对分层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层面进行分析,最后阐述分层教学法在课堂展示及运用中应当注意的事项,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小学体育;教学应用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在教学小学体育的过程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新颖并且能够提升效率。分层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分层教学要在全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对所有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并且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这样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达到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目标。
一、分层教学实施前的准备及要求
教师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时要重视课前准备方案,包括熟悉学生情况并制定分层备课这两项工作。第一要掌握学生概况,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爱好兴趣等,身体素质可以通过体测来了解,教师可以在开课时候进行体测,最多采用的项目有速跑跳远等等,测试学生的速度、耐力和力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记录下每个学生的测试结果,把他们的成绩进行归类,为他们建立档案,准备好分层教学。另外要注意,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沟通,知晓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其它特长所在,通过加入班级群聊,与学生密切交流;也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擅长的项目,进而深入的了解哪些项目学生喜欢或哪些体育项目擅长。在了解学生的体质情况喜好之后,教师可以依据这些数据分层。
在分层时应该优先考虑学生的体质情况,更加侧重较弱的教学,比如学生速跑的成绩很差,而其他成绩水平均为良好,教师就应将其分到对应的速度训练加强组中。同时教师还要兼顾学生兴趣所在,将学生分配到喜欢的队列中,学生喜欢篮球,需要综合考虑其速度较差的特点,将学生分配到篮球队列中,让他加强篮球训练。这样的方法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其加强弱势体能的训练。
另外,还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分层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及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科学进行时间分配,将多数的时间分配到学生的弱势辅导教学中,也要注重教学所包含的项目的广泛性,比如在给一个三十人的班级分层后,其中一半以上的人上身力量较弱,其中多数学生都喜欢乒乓球;少数人下身力量薄弱,而这些人都喜欢足球;另外极少数人体质较良好,并且喜欢的体育项目也比较广泛。教师可以根据分层情况的样本得出如下方案:整个学期的教学中,拿出一半的时间用于足球训练的教学,剩下时间则用于乒乓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增强个人的体能素质,兼顾学生训练的需求。
二、分层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时,也要注意在课堂上的分层教学的具体表现。很多教师以为分层教学仅凭内容就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达到完美的体育课堂。但事实上是学生的差异导致学生在学习效率不同,教师则要用分层指导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足球的过程中,在加强速度方面能力差的学生占到一半,他们就需要教师额外的教学指导;另一半学生则并不需要教师辅导练习来提高自己速度和耐力。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设不同的目标,也就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初级目标,然后再给学生提出中高级的目标,让练习起来困难的学生能够领会基础技能,并且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培优学习,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如乒乓球教学中,一些学生有学习过乒乓球的经验,熟悉基本发球的动作和接球动作,而其他学生完全不了解。学生就可以最先受到最基础目标的指引,即:掌握发球动作和接球动作;有学生完成,教师就可以接着提出中层目标:这样就能依此提出更高的目标。有了分层教学的指导,通过多层高级学习目标达成教师的教学,既使学生都得到了充足的练习,也满足了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1]。
三、分层教学法在课堂运用中的补充事项
第一,教师要注意进行分层时尽量采用隐形分层的手段,即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分层的目的,从而避免这一手段破坏学生的积极性。一些学生体育素养较低,原因是对体育缺少兴趣,学习期间遇到困难。针对这种情况需进行适当的单独辅导,引导以及鼓励儿童利用课下时间通过趣味游戏提高自身素养,可根据地域相邻这一关系把一些学困生召集起来,引导其在家长陪同之下,开展课余组团游戏。这样可以互相鼓励,还能促使其主动进行体育锻炼。
另外,教师在给定学习目标时,要注意场合时机,针对性发布[2]。在学生完成基础学习目标后,再私下告诉学生进阶学习目标,而不是直接告诉所有学生,以免影响还在进行初级学习的学生。最后,教师也要注意这种分层教学应是动态的,随机应变,教师要经常观察其体育能力,掌握学习需求的变性,以便做出调整。例如学生在学习过一整个学期的足球和羽毛球后,学生的下肢力量得到明显提升,但是上身力量却不到位,教师就要通过增多羽毛球教学的时间,以此让学生提升上身力量。
四、结束语
在教学中,我们应将分层教学法贯彻到实际当中。教师可以参考以上提出的各种方案示例,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这一方法来满足各类学生需求,同时适时调整教学过程中的隐形分层。
参考文献:
[1]张振强.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弱势群体的教学策略研究[J].体育教学,2020,40(4):40-42.
[2]李兴盈,汪晓赞.基于体育课堂观测的小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及教师教学行为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2):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