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6期   作者:薛杨甜戈
[导读] 在当前的在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缺乏对师生互动重要性的认识

        薛杨甜戈
        四川省甘洛中学初中部  616850
        摘要:在当前的在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缺乏对师生互动重要性的认识,一昧沿袭教师单向输出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不能充分发掘课堂潜能,从而无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英语基本能力得到足够锻炼。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主要阵地,在崭新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不断推进师生活动在英语课堂中的深入,完善英语教课堂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是助力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培养学生良好英语素养的良好途径,也是激发课堂教学潜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的助推器。
        关键词:少数民族;初中英语教学;师生互动
        引言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新的教育语境下如何推进师生互动这一良好教学途径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深入提供了可行策略,以期为推进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水平的稳步上升提供参考。
        一、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一)学生民族繁多,构成复杂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民族种类繁多,且多来自教育基础建设比较落后的地区。学生英语基础与英语学习能力层次不齐,这提高了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难度。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民族地域文化差异与风俗习惯差异使得师生之间无法快速熟悉。这层地域文化差异的薄膜也阻碍了师生课堂互动的开展。
        (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兴趣是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敲门砖。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历史发展前期英语教育的缺席,英语教学起步较晚,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学习英语的意义与用途不明确,导致学生对英语学生的主动性相对较差。其次,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本民族语言的影响,英语发音不标准,在课堂展示互动中的积极性不高。此外,部分少数民族的学生由于在过往学习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严格的学习纪律,加之薄弱的英语基础,易在英语课堂中走神、开小差,无法融入课堂学习进程中。如果教师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采取措施加强课堂互动,就会导致他们与其他同学产生较大的英语水平差距,学生对于课堂的积极性也会逐渐下降,不利于营造积极和谐的英语课堂学习氛围。
        (三)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式固化单一
        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师资力量构成层次不齐。我国高校中专职培养少数民族英语教师的师范院校不多。部分学校甚至聘请非英语学科专业的教师担任初中英语教师。

这些教师往往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对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学前教育水平不一,知识基础层次不一,英语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英语水平层次不齐等教学现状缺乏相应教学策略,教学内容设计中无法完全均衡学生的接受水平,无法在英语课堂中满足所有同学的学习节奏,部分英语教师缺少新课改理念,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陈旧,没有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无法均衡不同学生个体间英语水平的差异,教学方式固化单一,教师无法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创新课堂形式,一昧进行的知识输出而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互动,使得学生对刻板枯燥的英语课堂缺乏积极性,对于繁琐的英语语法知识无法消化吸收,无法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加强师生情感联结
教师作为在校园生活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本身就是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意识,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给予学生温暖的关怀,学生就会产生正向的情感共鸣。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将会对老师的关怀产生正向反馈,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与信任感,进而将这份依赖与信任迁移到课堂学习中,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进而深化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当前少数民族英语课堂中的推进。
(二)开展分组教学,促进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英语课外实践小组等方式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不断丰富拓展。在教学设计中加入小组合作探讨、小组分角色扮演等模块,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加入针对具体问题导向的小组合作探讨环节,让学生在沟通合作中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合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勇敢开口说英语,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摆脱其自身民族语言口音影响,帮助学生锻炼英语发音,让学生在分组合作,师生互动中体验英语学科魅力,增强对英语语法知识与英语阅读技法的掌握,提升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参与程度与参与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景,丰富教学方式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用与教材主题相关的影视资料、背景音乐、幻灯片等多媒体展示手段,或设计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文艺活动,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增设创新的教学形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营造增强教学效果的良好情感氛围。英语是一门以听说读写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可以设计话题讨论,情景对话等方式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并不断鼓励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通过课堂的英语对话与表演对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于英语学科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锻炼英语口语能力,自主丰富英语词汇储备,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的多样性促成了现在多元繁荣的文化环境。少数民族初中英语教学工作者要立于学生基本情况因材施教,通过创新教学方案设计,丰富教学方式等途径不断加强师生互动在课堂设计中的占比,以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切实挖掘课堂潜能,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农尉铧.读写结合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1):193.
        [3]李静.初中英语课堂如何实现高效目标[J].中国新通信,2019(23):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