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亮
南京市竹山中学 211100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名著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自主地参与阅读,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在阅读实践过程中,收集并处理各类信息,使学生认识新事物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良好审美体验。本文就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优化策略
名著是经过无数时间积淀的宝藏。初中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实施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学素材,有效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并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饱满,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名著阅读教学对学生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实施名著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通过阅读名著了解一些事件以及有趣的现象,让学生进一步的接触,并了解社会,学生对于历史发展有自己的理解。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地培养,使学生学习开放性的知识。在传统的语文学科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课本中。而名著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教材以外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是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通过名著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对于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名著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并且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可以产生情感共鸣,对名著进步的理解。
二、初中语文教学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绝大部分的初中生将学习时间都放在了文化知识方面,因此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参与名著阅读,许多学生选择课余时间参与阅读,以缓解学习压力。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选择一些比较幽默诙谐的课外书籍,通常名著的逻辑思维以及人际关系相对比较复杂,并且这些名著所描写的环境人物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例如《平凡的世界》是改革开放初期阶段陕北农村所发生的故事。《老人与海》则是20世纪中期古巴渔夫与马林鱼的故事,这些都是学生说不清楚的,很容易使学生丧失阅读学习兴趣。但初中阶段学生所接触到的名著数量颇多,有些名著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同时也由于阅读书目相对较多,学生一时难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书籍。初中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稍显薄弱,如果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没有进行专业的引导,学生很难理解名著当中的人物情感因素和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这样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当然名著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许多语文教师为了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名著阅读,会硬性的将一些阅读内容加入到考试内容当中,或者是让学生完成名著阅读之后书写读后感。这种状况无论是学生是否有阅读兴趣,为了能应对考试只能机械的参与阅读。也有部分教师,为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应付中考,提前将中考所涉及到的一些名著整理归纳之后,给学生进行讲解使得名著阅读更加功利性。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无法体会到阅读的真正魅力所在。
三、优化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一)名著阅读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进行名著阅读教学的习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名著阅读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例如,阅读《骆驼祥子》时可以设置问题:为何祥子执着要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子?当虎妞和小胡子去世之后,祥子的心态有什么样的转变?当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也便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发现并解决问题。语文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可以真正的理解所阅读名著的深层次内涵。例如,阅读《朝花夕拾》时,教师就寻找到了与鲁迅相关的影视作品播放给学生。通过影视画面,使学生对名著有深入的理解。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名著阅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鉴赏能力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为学生设置制度性的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的阅读学习水平有所不同,教师需要了解每位同学的实际发展情况,确保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都有所收获,对于一些缺乏阅读兴趣的学生来说。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培养这部分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对于有一定阅读水平和能力的学生,教师需要设计一些扩展性的教学任务,深入挖掘学习潜能。例如,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时,教师可以进行分组教学,第一组学生课前收集资料简要分析作者简介和名著的写作背景。第二学习小组将自己喜欢的部分摘录出来分享给大家,并进行适当的讲解。第三小组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情感元素,分析文章主旨。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学习,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目标。学生可以更深入的阅读名著,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
(三)名著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教学模式运用
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师讲述方式,构建高效的名著阅读教学模式。例如,阅读《海底两万里》时,教师首先需要给学生明确阅读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查阅资料明确中心,大胆质疑从而达到赏析文章的目的。通过质疑阅读,使学生对科幻类小说有清晰的认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的主旨。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由,探讨积极的发表个人见解,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热情。
结语:总之,初中名著阅读教学可以进步的激发学生学习潜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更深入的参与阅读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阅读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知识,奠定良好阅读基础,提高名著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海英.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 中华少年, 2019(31).
[2]王瑜.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12):166.
[3]陈维菊.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19):P.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