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新雨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十一小学 463000
摘要:小学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石。特别是将中华传统文化迁至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既能把我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所蕴藏的文化内涵酣畅淋漓的展现出来,又能使学生的识字量有增无已。因此,教师要善于借助多种教学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渗透,让学生对识字感到有趣,帮助其对所学汉字得以深入理解及正确认知,进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具高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前言:
我国每一个汉字都具有它自身的独特性,且数量繁多,体系庞杂。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识字的重要阶段,教师肩负着对汉字的推广及传承的重担。汉字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这些文字经过岁月洗礼及历史文明的不断进步,最终演变为当下的简体文字,成为华夏儿女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因此,教师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识字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对汉字有所深入理解及正确认知,还能让其对汉字的正确应用有所掌握,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及识字能力。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
首先,造字之初时,我国古人一般都是以六种形式进行文字创造,如形声、会意、指事、象形假借及转注。可以说是每一个汉字背后都蕴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倘若学生只能靠强行记忆对汉字进行学习,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阻力,也不能做到对汉字的准确应用。而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相衔接,对学生知识面拓宽有着极为重要帮助,不仅让其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所大致了解,同时帮助学生对汉字学习进行理解性记忆。如,“日”“月”都是象形文字的一种,教师在教授学生认识这两个字时,可用讲故事的形式将这两个汉字形状画出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该教学形式既能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典故产生兴趣。又能让学生对所学文字得以真正掌握。通过对汉字的学习拓宽学生知识层面,进而使其对识字学习感到有趣。
其次,教师可通过传统文化的一些典故,使学生对汉字的学习感到有趣,进一步加大学生的识字量。教师还可借助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感官思维,让其通过自身的理解对所学文字进行讲解,以此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所增进。识字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更能让学生对中国历史及中华传统美德有所正确认知,也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枢纽。如,在学习“信”这个字时,教师就可将我国优秀的儒家思想对学生进行渗透,让其对儒家“无信不立”这思想有所了解,进而在看似简单的识字教学,却让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得以实现。
最后,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盛行的今天,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俨然成为我国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今,创新型教育形式如同春笋一般破土而出,致使语文教学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读与写,更需要学生懂得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让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引以自豪。
教师在教学时要从传统教学固有的思维形式中跳脱出来,及时落实新课改对教学的要求,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要有所重视,进而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具实用性。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策略
(一)通过阅读背诵古诗词,领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古诗词是我国古人所留下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其艺术价值是了然于目的。古诗词大多凝练含蓄优美,朗读起来也是字正腔圆,回味无穷,非常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更能使其受到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熏陶。虽说小学生认知能力及理解尚有不足,但其逐渐也开始有了自身的想法,也能从不同的古诗词中获取宝贵的养分,以此来陶冶其纯洁的情操,更能加强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决心与信心。从某种程度来讲,古诗词的美都是通过一个个汉字所传递出来,因此,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汉字学习的重视。例如,教师在讲授《静夜思》时,该诗中的汉字都较为简单,教师可在导课部分对该诗所表达情感进行阐述,并配以音乐带领学生进行朗读,将其带入作者的思乡情感之中,通过深入挖掘古诗的诗意与表达情感,或是对单个字进行解析,如夜、思、床等,都能让学生对汉字的魅力有所感知,进而让其对汉字的学习感到有趣。
(二)穿插成语故事,提高学生积极性
根据小学生个性发展规律来看,正是对身边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及求知欲望的阶段。教师要以学生内心实际需求及个性发展规律为基准,让其对汉字的学习感到有趣,自行参与到识字教学之中,倘若学生对汉字学习感到有趣,才能更好地对汉字背后的传统文化有所正确认知。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充满趣味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例如,在学习“呕心沥血”成语时,教师课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对该成语的读写有所掌握。如李贺“呕心”、韩愈“沥血”苦读的故事。当学生听完故事后,教师便可让其进行该成语的读写练习,并与故事内容相衔接,加深对该成语的理解。通过此种教学方式能让味同嚼蜡的汉字变得鲜活生动,趣味性极强,既能使学生对汉字的记忆有所加深,同时又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进而使其感悟汉字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加强传统文化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践活动也是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该教学形式有着趣味性强等特点,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能够使参与热情被点燃,符合其的内心实际需求及个性发展规律。同时,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对汉字的学习兴趣有所增进,促进识字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实现传统文化在识字教学课堂的有效渗透。例如,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书法比赛,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加,同时教师对学生写的内容做规定,设定合适的奖励措施。这样,学生就会以更加积极地态度投入到比赛之中,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学到诸多传统文化知识,增强语文课堂识字教学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识字教学中,不仅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传统文化弘扬,更能让该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增进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其优秀道德品质及家国情怀,进而使教学育人的最终目的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凤.品读汉字文化 传承传统文明——论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J].新智慧,2021(01):37-38.
[2]叶爱萍.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名师在线,2021(01):29-30.
[3]夏雁凤.传统文化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J].安徽教育科研,2020(1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