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6期   作者: 吴国波
[导读]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更加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吴国波
        南宁市邕武路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530001)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更加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而小学科学又是一门实践科目,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去探索科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科学的道理,发掘科学的自然魅力。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就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也是本文将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小学科学;动手能力;发散思维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发展也在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在极大的推动社会进步,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的未来就是孩子,科学教育就要从小开始,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就要肩负起责任,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在学习科学中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思维习惯,科学需要时间才能出真理,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培养动手实践的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动手能力弱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大多都偏向于对学生应试教育的教学,而忽略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也不重视实践的重要性。即使课堂体系里安排有实践活动,也经常因为时间安排不充足导致实践活动没有实现价值,再加上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没有动手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因此学生普遍的动手能力都比较弱。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自然也就不能发挥科学的价值,长期下去导致学生丧失对科学的学习和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实验课程缺乏学习态度
        科学实验的安排大多都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观看,教师课程设置不太合理,没有给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导致学生缺乏实验经验,因为教师对于科学实验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认识不够到位,学生也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继而动手实践能力也就得不到提升。
        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策略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勤思考的意识和能力,还要通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奥秘,进一步为成长为综合素质人才而努力。


        (一)创设趣味性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动手兴趣
        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需求去设置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培养实操能力的基础就是要有学习兴趣。所以创设趣味性教学情景的目的就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小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对于太过抽象化的科学很难理解。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课程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水到哪里去了》这一节课中,可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段视频,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转移到科学实验中来,创造趣味性教学情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做好铺垫。
        (二)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
        传统教学往往容易忽略学生在课堂上作为主体教学的地位,所以导致很多课程的设置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所以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经常觉得枯燥乏味, 所以对于科学学习可以将科学知识点设置成小实验,比如在“空气”这一部分知识点中,可以开展制作“热气球”实验,给学生讲清楚制作方法,比如需要准备大的塑料袋、纸筒还有蜡烛,将蜡烛点燃之后,用纸筒罩住蜡烛,再将塑料袋罩住纸筒加热袋中的空气。之后可以用手贴住袋子的外壁,感受到欺骗热之后就可以松开双手观察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这样既实现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也在动手实践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教师要多举办小型实践或者实验活动课,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影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更好的探索科学的奥秘。尤其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什么都特别感兴趣,对什么都懵懂,所以刚好根据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开展实验课程,学生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里,会更积极地学习。比如学习种子发芽生长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用小瓶子在教室窗台上种很多花的种子,引导学生每天课后关注种子的生长情况,还要及时浇水等,引导过程不仅加强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也通过小实验帮助学生学习到了更多科学真理,靠自己动手实践出来的科学真理帮助学生发散了思维,也能成长为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的人才。教师要时刻秉承学习科学是实践才能出真理的原则,为国家培养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养人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学习不能只是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才能帮助学生强化巩固,对于科学学习更是要通过一次次的实践才能证明真理。教师要时刻谨记学生是教学主体,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才能将学生培养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也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社会在发展经济在变幻,教师一定要时刻不忘创新精神,坚持提高自身素养,不断丰富经验和教训,努力做好学生的学习榜样和标杆。
        参考文献:
[1]周厚军.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综合版), 2019(1).
[2]郝利艳.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10):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