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6期   作者:马月鸾
[导读] 作为学生良好人格和健全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马月鸾
        广东省湛江吴川市城建小学 524500
        摘要:作为学生良好人格和健全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传统文化是经过长久积淀形成的,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有着极大的价值,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有助于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还有助于德育价值的精准定位,为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和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小学德育;传统文化;渗透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和实施,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小学教师应基于该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德育教育方法的优化,使小学生从小就开始进行良好品格和素养的培养,为其未来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品质基础。作为我国流传至今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传统文化,将其渗透于小学德育教育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德育涵养的提高,实现小学德育教育成效的提升。
        一、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思维与思想形成的主场地,所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上,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学校与教师要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如举办经典朗诵比赛活动,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举办一些有意义的经典朗诵活动,诵读的内容在《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选择。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制定相关的阅读计划。通过朗读比赛来宣扬传统美德远比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由此可以激励学生去阅读更多的经典读物。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传统节日活动,让学生了解与传承传统节日习俗。如在清明节带领学生到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烈,学习英雄精神,为国牺牲的英勇气概;在端午节纪念屈原,学习屈原为国为民的雄心壮志;在重阳节去敬老院参加公益活动,等等。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经典名著,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包含了众多德育价值。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古典名著等,让学生从书籍中传递传统文化精神,提高学生德育意识。
        二、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及认知能力,通过学生可接受的形式来实施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提升教学效果。要想在德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就要考虑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特征与德育教学方法进行有效融合。

在德育教学中,关于传统文化部分的内容还不够集中,而且传统文化的存在和呈现需要具备一定的情境,而不是单纯的进行理论教授。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也要得到自身情感上的认同。因此,教师可以将需要学习的传统文化部分进行整合,调整教学的顺序,巧妙的融入到德育教学活动中,并在具体的讲解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德育教学的开展也需要得到学生情感上的认可,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自觉的按照德育要求执行。所以,德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需要教师加强传统文化的渲染,创新传统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来导入德育教育。如“七夕节”与“牛郎织女”的故事;中秋节与“后羿”的故事,都是很好的教育素材。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关于传统文化的视频、动画、图片等,通过生动形象的形式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学生获得情感认知,使学生能全面的了解传统文化,提高德育意识。
        三、充分挖掘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点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而德育教育作为全人教育,涵盖着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着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博大精深、内涵广泛,与德育教育具有着非常现实的结合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充分挖掘两者进行结合的契机,以此促进小学德育教育内容、形式的优化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首先,应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因素的发掘。如,爱国主义思想是小学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小学德育教育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会通过丰富教学案例的引入,来促进学生对这一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其中就不乏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事迹,而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发散,就能使学生了解精忠报国的文化内容,实现了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其次,应在传统文化中进行其中德育教育因素的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广泛,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因素。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时,应进行其中德育教育因素的挖掘,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向学生进行诗中传统美德——孝道、感恩等德育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传统美德的感染,实现自身道德意识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较多的德育素材,将其与小学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结合,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婷.小学德育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路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16):20.
[2]李雪梅.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J].宁夏教育,2018(05):30-32.
[3]胡娇华.谈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J].读写算,2018(08):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