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探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6期   作者:罗凤爱
[导读] 学校不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地方,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据地

        罗凤爱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民族实验学校   530599
        摘  要:学校不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地方,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据地。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差异性较大,这也导致各级教师对教学任务的态度不同,对专业发展的看法也不同,这使得学校的管理更加困难,如何科学地进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策略,以及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教师评价关系到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与教师队伍建设息息相关。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内容不断丰富。因此,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有必要建立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指明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通过良好的评价体系,可以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可以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一、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存在的问题
        教师评价是以教师的基本任务为基础,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全面分析教师的工作质量。教师专业发展与评价工作相辅相成,通过评价工作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然而,目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评价深受传统奖惩性评价体系的影响,制约了专业能力的发展[1]。究其原因在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工作过分强调评价功能,旨在识别教师的优缺点,并据此制定奖惩措施。此外,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被动地接受“判断”,最终获得评价分数和等级,并以此作为晋升依据,导致许多教师过分重视评价结果,轻视评价过程。
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优化对策
(一)加强评价技能培训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人员是否具备教育评价技能,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2]。评价主体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进行评价,评价主体具有较高的评价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重要保证。评价技能主要包括设计评价方案、收集评价信息、解释评价结果、提供有效反馈,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有效性取决于以上各个环节。鉴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经费紧张,建议各学校选择教务人员、教研组组长、学科组长、优秀教师等组成评价小组,派代表到有关教育部门进行学习,然后通过代表对全校教育人员进行评价技能培训,将评价理论应用于具体实践,从而提高各学校的评价能力。
(二)综合运用评价方法
        传统的定量评价方法具有一定优势,是学校管理教师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如果定量评价结果仅仅是分数或等级,而没有改进的建议,无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3]。定性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有效性,能够集中于教师价值判断的某一方面,对教师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但是,定性评价的结果过于主观,评价主体观念差异较大,往往导致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较低。

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能够科学、客观地进行定性评价的评价主体较少。针对这种情况,各学校应综合运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方法,尽可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比如,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可以采用定量评价方法,以保证教育工作质量;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可以采用定性评价方法描述,以找出评价对象的优缺点,帮助教师明确改进方向。
(三)加强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自我评价是指教师根据既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价值判断,以实现教学反思。教师自我评价内容包括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评分、对自己的描述性评价。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审视和分析教育行为和结果的过程。加强教师自我评价可以使教师回顾和分析教学计划、教学行为,以及教学对学生的影响[4]。因此,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应在自我评价中分析和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四)评价标准体现差异
        评价标准的制定不仅要考虑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还要考虑教师的个体差异性。在学校中,每位教师的工作经验、教学态度、个人期望等存在较大不同,因此评价标准也要具有差异性,以防止出现“一刀切”的问题[5]。教师评价标准可分为两大类,包括层级标准和个性化标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应从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各级教师制定相适应的评价标准。此外,在评价实施过程中,为每一位教师制定个性化动态评价标准,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五)建立有效反馈机制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评价往往停留在分数或等级的结果上,缺乏对教师的有效反馈,单靠评价分数对教师专业发展没有显著影响,甚至可能使一些教师对专业发展产生受挫心理。因此,建议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应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加强评价主体与被评价者的沟通,使被评价教师及时发现专业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指导教师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在制定反馈机制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反馈工作应具有时效性。在评估工作公布结果时,评价主体相应地开展反馈工作,避免出现“秋后算账”情况。第二,把反馈和指导工作有机结合。反馈的目的并非是给被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定格,而是引导教师朝着正确方向继续发展。因此,评估主体要帮助被评价教师制定下一阶段发展计划。第三,反馈的方式以谈话方式为主。反馈不是让被评估的教师被动接受建议,而是以谈话方式,让教师反思自己的工作实践,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规划专业发展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工作是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能够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而且有利于学校开展教育研究。因此,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综合运用评价方法,建立有效反馈机制,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成海.农村小学分层开展教师发展性评价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科技资讯,2020,18(27):176-178.
[2]孙婧.浅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教育教学评价能力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20,(30):64-65.
[3]龙兴国.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的教师评价机制构建[J].中外交流,2019,(1):96.
[4]王国明.从业绩考核到专业发展评价:中小学教师评价机制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2-80.
[5]甄莹.重整阵地,助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J].基础教育研究,2020,(3):26-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