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格思
萧山区青少年宫 311200
【内容摘要】在社区等校外场所建立大队或中队,中队下设小队。这在《队章》中有明确要求。在全区铺开建设社区少先队组织建设过程中,深感社区少先队建设的必要性,也深感一些“困境”、“难处”、“痛点”。本文根据《少先队改革要求》及工作中汲取的经验,提炼社区少先队工作的“七化联动”。涉及组织架构、组织管理、资源共享、社区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较为系统阐述社区少先队工作的一些经验、方法。
【关键词】系统化、自主化、专业化、多元化、目标化、特色化、融合化
《队章》要求:我们的组织在学校和社区、青少年宫等校外场所建立大队或中队,中队下设小队。社区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少先队工作的校外拓展延伸,是全体少先队员新的学习、生活空间,对丰盈少先队组织建设,丰富少先队员展示平台,拓宽广大少先队员人生阅历大有裨益!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社区少先队不同于学校少先队有规范的建制,成熟的体系,专业的辅导员。作为一名区校外总辅导员,在指导社区开展社区少先队工作中有这样真切体会:社区少先队工作相对学校少先队工作,组织管理是难事;社区少先队组织形成吸引力、凝聚力是难事;社区少先队工作赢得孩子的家长认可、支持是难事……针对以上社区少先队工作的“难事”,全区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以“系统”为要求搭建组织架构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社区少先队的工作也要依靠强大的组织体系去实现。2017年,萧山区团委、区少工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校外少先队组织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的校外少先队组织体系,从而为推动社区少先队建设提供最有效的保障。
(一)区级层面重统筹。在全区层面,团委、教育局和少工委统一思想,明确分工,做到齐抓共管、推动落实;区少工委统筹全区校外少先队工作,在区青少年宫成立区校外少先队总部,聘任专人担任校外总辅导员负责指导全区开展好校外少先队工作,确定青少年宫为全区校外少先队建设工作的业务指导单位。加强制度建设,科学制定了全区校外少先队工作的检查、评价、表彰机制,定期开展区级示范社区、区优秀校外辅导员、区优秀志愿辅导员等评选,做好典型挖掘和示范推广; 完善区、镇街、社区三级校外阵地建设,依托区博物馆、区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群、志愿者微笑亭、三级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社区活动场地等资源,实现阵地的分类整合和完善。
(二)街道层面强支撑。按照少先队改革的精神,去年下半年,着重加强加强街道(乡镇)少工委机构建设、完善及管理力度,把校外少先队工作纳入工作职责。相应建立街道一级校外少先队工作的检查、评价、表彰机制,并要求凡建有青少年俱乐部的社区自主申请成立少先队组织,由街道少工委同意批复。为社区少先队活动提供场地保障,聘请辖区内学校大队辅导担任街道(乡镇)一级总辅导员,负责指导所辖社区开展校外少先队工作。
(三)社区(村)层面抓队伍。社区(村)遵循就近就便的原则,把辖区内的少先队员组织起来建队。社区按住宅楼、住宅区域为单位分别建立社区少先队小队、中队、大队;农村以组、片、村为单位分别建立农村少先队小队、中队、大队,同时,聘任专(兼)社区辅导员,志愿辅导员。
可以说,区、街道、社区(村)三级联动少先队组织架构,明确了社区少先队工作各级单位的职责与内容,重点规范了社区少先队组织成立程序,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创设了有利的工作局面。
二、以“自主”为目标提升队员参与度
《少先队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自主性, 大力倡导少先队员在辅导员指导下自主管组织、自主建阵地、自主搞活动,注重自我教育、同伴教育,鼓励队员自主实践, 保护好、锻炼好队员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锻炼培养少先队员自主能力、自主性是少先队组织的基本特性。
(一)民主选举。社区队干部选举不同于学校选举有相应的组织体系。尤其是社区第一次队干部选举,辅导员老师要牢牢抓住这个契机,充分发动队员,让他们成为社区少先队组织成立、队干部选举过程中的发起者、参与者、选举者、被选举者。 如我区新塘街道泰和社区辅导员为发动社区队员参加泰和社区少先队组织成立暨队干部民主选举活动,鼓励社区红领巾小伙伴相互招募,实行“微笑敲门计划”。(队员带着真诚笑意,在家长陪同下,招募同楼层红领巾小伙伴参加泰和社区队干部民主选举活动。)“微笑敲门”让社区红领巾第一次为自己的“大事”奔走相告,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意义。泰和社区队员王力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感受:我没有想到我的微笑敲门,让我认识了楼层那么多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当然还有我的小伙伴。从一开始敲门的胆怯,不自在,到后来的自来熟,我为自己的勇敢感到自豪。
民主选举过程自主化还体现在选举方式、计票方法让队员们出主意;主持人、计票人让队员来担当;候选人由队员自主申报,整个民主选举过程让更多队员有参与感,话语权。“一个笑脸,一张选票;一颗糖果,一张选票;一面小国旗,一张选票。”这些有创意的计票方式,就是队员们最真诚的反馈。
(二)自主管理。社区少先队大队委选举产生后,社区辅导员在做好指导的基础上放手让队干部自主进行管理:假期开展哪些活动让大队委员们自主筹划,辅导员做好参谋;社区队室、队角让队员自行设计布置,少先队活动手册让队员记录,少先队队干部会议让队员自主召集,少先队读物自行征订……这些自主化的管理,增加了队员的参与感,主人翁意识,社区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就得到了有效的加强。
三、以“专业”为方向培养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永远在路上,一方面:少先队员的生存环境和理念日新月异的变化,要求少先队辅导员不断提高辅导能力,以迎合少年儿童日益开放的思想,把握好少先队工作的时代性,更好地完成辅导任务。另一方面,社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是社区少先队建设的主力军,是社区少先队建设工作水平的重要力量。
所以,我们高度重视对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试点时期重帮扶。根据安排,2012年-2013年是全区试点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区主要采用帮扶策略。在调研中发现,新上岗的辅导员最主要问题是缺乏工作的自信力。他们反映自己是第一次担任这样的工作角色,没有和队员“打交道”的经验,用他们的话说,他们不是老师,没法管孩子。此时我们更多采用帮扶树典型的策略。我们建工作群,我们实地工作指导,通过一对一、点对点、老带新的帮扶,共同探讨社区少先队工作实际问题和解决办法。
(二)推广阶段抓统培。在泰和、湖滨、潘水、江寺这四个试点社区步入正轨后,全区进入推广阶段。首先严把准入关,每年新上岗的辅导员都要进行统一的培训,完成课时培训后,进行统一的测评,测评成绩合格后,下发上岗工作证。科学设定培训内容,每年社区青少年俱乐部辅导员培训会上,不仅有少先队通识培训,还有辅导员专业技能培训。如:少先队小队组建如何破冰;社区大队活动如何组织;彩陶、剪纸、魔术等技能活动如何开展……一来让培训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到辅导员,另一方面让辅导员多技傍身,增强工作自信感。
四、以“多元”为路径拓宽组织活动维度
广泛组织开展有特色有吸引力的社区少先队活动,是社区辅导员工作的“痛点”。社区辅导员一人身兼数职,完全依赖社区辅导员开展活动不现实。
(一)主动输“血”,上下联动。每学期区青少年宫都会下发活动菜单,供社区队员选择。如江寺社区暑期放假后,队员们第一件商量的大事就是根据活动菜单让社区队员投票选择今年假期的活动课程。除了提供活动课程,区青少年宫还分别组建了教师志愿者队伍、哥哥姐姐志愿者队伍,保障师资力量的输出。不完全统计每年暑期服务社区的志愿者500多人次,全年开展活动近200场。
(二)自主造“血”,共建共享。社区依托共建单位,充分挖掘资源,为社区少先队员开展活动提供各类支持。如将超市、药店、警务室、医务室等作为社区DO都城体验点,让队员在这些体验点开展各项职业体验,从小体验社会,融入社会。社区是微型的社会,人员组成丰富多样。社区内的残疾儿童、空巢老人可以成为社区少先队组织的服务对象,社区内的先进人物、道德模范可以成为社区少先队员的寻访对象,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少先队的活动内涵。社区居民中还有很多来自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热心人士(如学校教师、医生、五老人员、大学生志愿者、民间艺人等等),他们都是社区的志愿辅导员,配合辅导员一起开展各项社区少先队活动。
五、以“目标”为靶向推进全区建设进程
对推进全区社区少先队工作高度重视。不仅下发了区团委、少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校外少先队组织建设工作的意见》,对我区校外少先队组织建设进程明确工作的步骤与目标。
(一)摸底调研。区少工委做好社区少先队组织建设专项调研工作,了解辖区的社区数量,辖区已建立少先队组织的社区数量,以及未建少先队组织的社区存在的主要困难。为我区校外少先队组织建设下一阶段工作部署提供依据。
(二)示范推广。各街道(乡镇)团(工)委根据调研情况,在2017年开展一次校外少先队组织建设工作的启动仪式或现场推进会。启动仪式、现场推进会主要结合社区(村)建立少先队组织活动来开展,使得这项工作更加直观生动。每年街道(乡镇)举行一次社区(村)少先队组织成立的观摩活动,以点带面的形式带动更多社区(村)开展好这项工作。2017年8月在靖江街道靖安社区召开全区社区少先队组织成立仪式的观摩活动,全区各镇街团委书记、少工委主任也都出席观摩。
(三)目标化推进。根据上级要求,同时结合我区各街道(乡镇)具体情况,我区校外少先队组织建设工作要求如下:所有街道(乡镇)的社区至2017年年底至少成立1个社区少先队组织;城厢、北干、蜀山、新塘四个街道至2018年年底社区少先队组织建设率须达80%,至2019年年底建设率达90%,至2020年年底建设率达100%;其余各街道(乡镇)至2018年年底辖区内社区少先队组织建设率达70%,至2019年年底建设率达80%,至2020年年底建设率达100%。社区少先队组织的建设率纳入年底考核,要求各街道(乡镇)积极鼓励、引导社区和有条件的(村)建立校外少先队组织。
六、以“特色”为名片打造社区少先队工作品牌
社区少先队的生命力在于丰富多彩的活动,尤其是历久弥新有特色的少先队活动。持续开展这些有特色的少先队活动能根植队员心田,浸润其成长,同时也能赢得家长口碑赞誉,惠及社区建设。因此区级层面推行社区少先队“一队一品”建设,鼓励各个街道、乡镇社区结合社区文化特色,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各自少先队特色活动的金名片,为队员开辟学校之外幸福活动。
一队一品。此项工作持续以来,冒出不少社区典型,取得不少可喜成果。城区湘湖休博园社区发挥场地优势,三馆一体(地震馆,消防馆,科技馆)主打少年科学院品牌,成为周边社区队员向往的打卡圣地;红山农场同舟社区地处偏远,却培育了一支社区“向阳花”少儿合唱社团。这是社区辅导员根据农场人民群众节假日载歌载舞的生活习惯,充分挖掘资源,聘请多才多艺的农场演出群体的“台柱子”为志愿辅导员,为队员授艺。长久的耳濡目染,“向阳花”合唱社团的队员们技艺也日臻完善,而今已升级为“向阳花”艺术团,能唱能跳。信息港社区注重传统文化传承,每年召集民间艺人为队员开展老底子做灯笼,猜灯谜闹元宵活动,从小在队员心里注入民族文化的种子;东阳桥社区为老小区,原先青少年室内用房有限。在社区闪转腾挪后,开辟了一片青少年种植园,同时发挥社区年轻社工多的优势,组建了社区小农夫,小任伯年,小夫子,小爱迪生等七彩社团。原本冷落的老社区,一下子活络生气起来。靖江靖安社区每年为老人过九九重阳节。自从社区建了少先队组织,社区每年重阳节雷打不动主题活动:红领巾为你过节日。潇湘社区住户主要为杭齿集团员工,他们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共居住7个民族,17户少数民族。社区将民族教育融入社区少先队工作,给社区少先队特色活动添上一抹重彩。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一队一品,社区少先队举旗子,亮特色,让少先队工作更有成就感!
【结语】:
开展社区少先队建设是我区少先队工作的重点课题,社区少先队建设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们将紧紧把握少先队工作改革的方向,继续夯实基础,坚持“六化”联动,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团结、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的作用,突出思想引导,加强组织队伍建设,创新活动服务载体,加强政策机制保障,先行先试,带领全区各级少先队组织积极探索社区和校外少先队工作,努力开创我区社区少先队建设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