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影
安徽省亳州市丹华小学
摘要: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到“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它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对四种能力的培养中,把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放在第一位,而作为基础的基础。但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写字能力被弱化,甚至没完成。所以在当今教学领域,对于写字教学的质量提高,势在必行。
关键字:写字教学 激发兴趣 探寻方式
汉字是中华名族智慧的结晶,它具有形态优美、结构端庄、音韵和谐、意蕴丰富的特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蒂,所以大纲中对小学阶段的写字教学,提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然而,由于人类当今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电脑打字取代了手写,从而使现在人们的书写质量大打折扣,并且字的艺术性追求,也在一天天的弱化。从而出现学校不重视写字教学,学生不重视汉字的书写的误区。学校在写字教学的不良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训练模式的机械单一在教学中教师偏重于让学生单调枯燥的重复书写,把写字教学等同于机械的抄写。从而使学生感到身心的疲惫与乏味,对写字的兴趣也荡然无存,甚至会产生厌烦的心理。
第二,变写字教学为识字教学在写字教学中“重识字而轻写字”的现象非常突出,有的教师为使自己的课堂氛围热闹活跃,总是有意无意的将写字教学变为识字教学,从而使教学中的写字功能沦为“配角”。
第三,写字课没有专职教师, 基本上由语文老师兼任其实写字课应当由专职的教师任教,因为怎样把字真正写好,这是一个艺术的领域,其学问之深之广,是一个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无法获知的,当然对于这方面的教学,也是无法真正胜任的。对于书法艺术,如果说一个人要想真正能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务必勤学苦练,孜孜以求,甚至穷极一生的。
我是一位任教多年的小学教师,也是一位书法的爱好者,多年来一直在书法的艺术中不断探讨与摸索,在不辍的耕耘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有关提高写字教学的策略。以个人之感受,供大家参考。
一、激发写的兴趣,让学生乐写
1、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形体之美
汉字之美,美在形体,汉字是我们祖先智慧的创造和结晶,最先是为表意的,后来对汉字的书写又自觉不自觉的追求一种形态之美。从古代的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书、行书、隶书、草书,每种字体都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和神韵,例如:“飞”字看上去凌空展翅,“笑”字感觉是喜笑颜开,“愁”字像是内心纠结………
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每个汉字形体的意态之美,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我们华夏文明的底蕴深厚,和我们祖先智慧的博大精深。
从认识汉字的朴素之美,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和乐与书写的兴趣。
2、指导孩子认识汉字的意蕴美
汉字在中华民族悠悠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承载了丰厚的文化底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又给汉字的意蕴赋予了新的色彩。比如给孩子起名字,就凝结着对孩子的深情和期待,例如:我班有个学生叫卢超凡,就是希望孩子以后能够超凡脱俗,诸如这样的例子还有张聪慧、李国栋、王春荷等等。所以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学生欣赏汉字的意蕴美,从而培养孩子热爱汉字的情感和写好字的期望。
二、探寻方法,让学生善写
写字其实是一件精细的活动,只有做到眼、脑、手等器官高度协调,才能顺利的写好字。课堂上教师要从读、仿、赏、评几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读 就是对所写的字要细心揣摩,让字“入眼”。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感受到,每个字怎样写才能写好,可以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去“读”。首先,字的整体印象是长是扁,是大是小。然后由整体到部分分析字的偏旁结构,笔画顺序,及至每个字的起、运、收笔,以至于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例。
2、仿 就是临摹,也就是对照字帖去写,要引导学生把每个字当作一幅画,要把其字形、结构笔画,及书写的动作要领要烂熟于心。然后通过长期的训练和改进,举一反三,从而才能达到较为好的效果。
3、赏 引导学生欣赏历史上名人碑帖,通过讲解,让其知道每个字到底好在哪里。
4、评 就是评价、品赏,在教学中可以是老师对全班统一讲评,也可以同桌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讲评可以用投影仪放出学生写的字,并指导得失,示范正确的写法。做到以点带面,从而能为写字教学插翅添翼,让枯燥无味的写字,变成有滋有味的享受。
三、搭建平台 激发兴趣
让学生作品有展示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1、设置“书法园地”以学生书法为主题构建校园景点。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
3、定期开展书法比赛,作品展览。
写字关系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也关系到学生文化综合素质的提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我们能精心打造写字教学的高效课堂,“写字”在小学阶段一定会发出它应有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