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民
台山市广海镇振华小学529200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过很多不同类型的学生,其中也不乏一些思想道德行为有些偏差的学生,这些学生通常的表现行为主要是目无班级纪律、无视老师等等行为,这类学生通常都喜欢与老师争吵,叛逆心里强,这些学生们不仅给班主任和教师的工作带来了困难,而且他们也受到了学校家人的批评。因此,在做好这类学生的工作时,不仅有助于创造有利的教室环境,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影响整个社会,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新课程、德困生、教育研究
1.德困生教育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个学校教育方面困难的学生数目在不断增多,特别是小学生德困生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在道德教育方面有困难的人,他们的改造过程变得更难了。现在对教育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大了,每一位老师都尽最大的努力,对这些德困生进行素质教育,希望能得到最有效的教育,但是效果不理想。
在全面实施优秀教育的同时,特别重视学生的教育,这些德困生学生怎么办?如何让这些学生融入教室,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帮助,让他们从学校生活中学习知识,调整自己的行为,确保顺利上课的秩序。我担任多年的班主任,在工作期间,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积极发现他们的优点及长处,在工作期间,用爱心、耐心去感化这些德困生,为了让他们有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动力的希望。因此,本篇文章讨论了这个问题。如何改善道德教育困难学生的教育[1]?
2.对现阶段德困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2.1缺少对德困生原因形成综合因素的科学分析,造成对其教育的片面性
学生道德教育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1),随着特殊家庭数量的增加、单亲家庭、离婚家庭、被抛弃的家庭等(2)在受市场经济利益影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部分市场参与者的经济利益和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影响。(3)有的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全方面的把中心放在考试上,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4)针对学生们出现的各种问题,老师不加以重视,甚至有的老师觉着麻烦,直接选择忽略这些问题,恶性循环下去,使得问题越来越难以控制。
2.2缺少对心理发展的波动期的认识,造成对德困生教育的功利性
年轻的孩子刚进入青春期,有半成熟和半孩子的特征,他们经常犯错误,为了让一部分班主任希望通过对话、探亲、上课等手段让他们继续学习,但是这些办法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不能从学生的心里出发,从源头出发,解决问题,觉着没有效果,就认为这些德困生无可救药,放弃了这些德困生。
2.3缺乏平等对话意识,造成与德困生沟通的障碍
在道德教育困难的学生学习中,经常受到家长、教师、批评者和学生的批评。有些班级总是认为自己是教育的绝对主人,学生有保护教师的倾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受到任何形式的歧视,要考虑他们的特殊性。教育有智力障碍的孩子的经常以统一的方式对待学生,这是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教育方法,并不能与学生好的交流。
3.针对德困生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对策(或建议)
3.1老师要做出改变
3.1.1教师要有耐心
有道德教育困难的学生改造都需要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教师经常遇到执拗的学生和中途退学的学生,他们好像用尽了所有的可能性,无法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这也是是很多教师教育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道德问题的教师必须坚决相信,对学生要很耐心,积极寻找各种学习方法,提高学生道德素质。这个世界上没有复杂的东西,只有没有好好完成任务的人。我们必须相信,如果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学生会感到老师的用心良苦,在拯救需要帮助的孩子之前,老师不应该轻易放弃。
3.1.2教师要能客观
在道德问题的学生面前,教师往往以主观的态度评价学生的行为,他们对自己老师的态度不对,失去了改过自新的机会,所以,在每个学生面前,老师都应该客观地思考问题,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学生,对每一位学生都一视同仁,多鼓励学生,有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2]。
3.1.3教师要会理解
只有我们为一个人行动的时候,才能给他有效的建议,建立友好的关系。有些学生是在家被长辈宠坏了,教师必须充分理解一个学生的情况。然后开展适当的训练活动,为了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摆脱错误观念,取得更大的成果。教师应该积极和父母交流,教育父母。教师要找学生不足的原因,大力帮助他们恢复信心,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在学校学习[3]。
3.2形式要多样,用心开展德困生转化教育
对于一些德困学生来说,他们不想学习,也不认为自己有才能。教师从这些活动开始,帮助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逐渐转向学习。例如,对于喜欢玩的学生来说,总是放学去打篮球,教师课后可以和体育老师交流,进行宣传活动。组织篮球俱乐部,鼓励这些学生参加篮球营地,他们与老师交流,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友好关系。形成了热爱体育的精神,经过顽强的努力获得了很大的收获。通过教师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努力学习,感受收获。
3.3鼓励要及时,用肯定激励德困生逐渐转化
每个人都想拥有别人的肯定,特别是小学生,更需要别人的肯定与鼓励。父母和老师对他们的发展给予很大的帮助,老师多鼓励学生,他们喜欢学校。在与教师和谐共处的基础上,与教师沟通、解决他们的疑虑,纠正他们的缺点。老师可以定期记录德困生的学生的情况和每个学习周期的进展。教师根据这些笔记,可以在所有学生面前表扬学生的近期表现状况,他们一听到对自己称赞的语言,也会更有信心做出改变。正确的道德品质能让人感受到对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对变化的信心。另外,因为有这样的记录和表扬,所以有道德问题的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关心,得到老师的认可。并且,学生们对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爱,在理解、思考、适应的氛围中,实现改革的目标。
结语:综上所述,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忍耐、宽容和理解,没有人每天都愿意受到批评和责难,德困生也是如此,在改变道德教育所需的过程中,小学教师首先要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自己,关心自己,爱护自己,培养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学校,为他们提供合理的变革之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进行道德教育的过渡活动,这样做是为了纠正学生过去的错误,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道德教育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须艳.小学德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J].小学时代,2019(33):76-77.
[2]柳志英.教育,从宽容开始——德困生教育心得之一[J].考试周刊,2016(51):168.
[3]石正艳.“德困生”不良行为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