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初中合作型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6期   作者:孔林玲
[导读]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当前的教学发展

        孔林玲
        江阴市祝塘第二中学 214415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当前的教学发展,合作型班级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农村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注重农村合作型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打破传统的教育特点,改善农村教育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教育的质量。对此,本文就以初中教学为例,详细对农村初中合作型班级文化建设进行详细分析,希望本篇文章的写作,能够给人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初中;合作型;班级文化建设
        引言:
        建设农村初中合作型班级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更为迅速地培养农村优秀教师,还可以促进农村教育实践,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但是在此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人们一定要有明确的认识,并且能够针对这些问题,来提出一系列有效的班级合作型文化建设,下面将进行详细分析。
        一、农村合作型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及其意义
        (一)满足农村学校培养青年教师成长需求
        当前,初中学校都面临着升学竞争的压力,农村中学也是如此。很多学校为了实现短期的效益,在教师培育和班级文化建设上都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且因为农村的特殊性,对于一些优秀的教师是很难留住的,其更向往城市学校。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师专业水平也有待提高,而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又缺乏一定的经验,需要进行培养。所以,进行教师合作是当前农村初中学校所面临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对于这一问题,农村中学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对此就应该积极的协同开展一些以教学为主的活动,引领教师参与其中,让他们相互合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当前农村教育在教师方面上的现状。
        (二)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开发,促进农村教育实践
        因为很多农村学校地理位置及其经费问题,可以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对此,实行农村初中合作型班级文化建设,就可以将一些分散的教育资源有效的利用起来,有利于教学资源互相分享,实现可持续性。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将教师资源的潜能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这就是合作型班级文化建设所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
        二、农村初中合作型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学校条件和资源对教师合作有限制
        因为农村位置的特殊性,村和村之间较为分散,而且信息来源较为闭塞,对于教育思想也非常的落后,农村学校教师可以参与培训或者得到专家指导的机会是非常少的,再加上交通不便,基本上使学校处于封闭的状态。当前,我国农村在进行合作型班级文化建设时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农村学校有限的工作条件和资金来源对教师合作有所限制。农村中学教师学习的机会很少,而且也缺乏教师编制,教学任务繁琐。在教学的质量上也一直得不到提高,因此,造成了农村教育文化建设的落后。这种教学技术和学科知识不能得到同步的提高,使之农村与城镇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教师合作交流机会较少,缺少合作意愿
        教师合作交流的机会较少,缺乏合作的意愿,也是当前对农村初中合作型班级文化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在有很多的农村中学教师在面对教学上的问题时,都喜欢独自研究,并不能与其他教师合作交流,这种独自面对的方式并不能促进教师共同进步。除此之外,在分科教学的体系下,以往的教师在自己所教学的学科上与其他学科都是互不相干的教师之间。教师之间也缺少合作的意愿,这样也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其实各个学科之间都是有关联性的,为了适应当前教育的综合性,就需要农村中学教师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农村初中合作型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整合区域资源,构建教师合作文化建设平台
        陶行知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他用他那博大的胸怀,远见的卓识为我国的而教育事业增添活力。陶行知所处的年代教育领域发展存在很多弊端,面对这些问题,陶行知借鉴杜威的教育思想,对其做出了深刻的理解和分析,最终从我国当时的国情出发,结合杜威的教育理论创建出了适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及学校”“教学作合一”的理论。这三方面的理论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形式,改变了以往“填鸭式教学”和“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他认为教育知识都是来自于生活,教学应该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其次就是要将学校教育和社会联系起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了社会发展。对于陶行知的这一教育思想,人们也应该予以正确的认识,在农村合作型班级文化建设上积极的采纳这一思想,对当地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搭建教师合作文化建设的平台。虽然农村的教育资源有限,但是却可以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将现有的资源合理的利用起来,还可以从生活中去找寻有用的资源进行应用。同时还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师合作的工作机制,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教研活动当中,充分的发挥教师资源作用。
        (二)促进教师合作意愿,加强教师合作交流
        对于教师之间缺少合作意愿的这一问题,也应该重视起来,确立教师合作的共同意愿,同时还应该提高他们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机会,建立持续有效的动力机制。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应该要以健康向上的理念作为基础。当前农村初中的教育现状中教师交流合作是关键,所以就需要采取一些政策措施来提高他们的意愿,例如可以实施一些激励机制,使他们能够进行主动的交流,以此更好地建设初衷合作型的班级文化。
        结语
        总之,对农村初中合作型班级文化建设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对于当前所存在的问题,要有明确认识,并且能够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开展。以上就是本人对农村初中合作型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些个人见解,希望能够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马生俊,王清琳.对农村初中合作型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甘肃教育,2020(01):15.
        [2]李庚靖.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之现状[J].上海教育科研,2017(04):3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